全部藏品

探索26個藏品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由歐洲、北美、東亞聯合興建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是當前史上最大的地面望遠鏡,臺灣獲邀加入此陣列的建造與運轉。 這座干涉陣列由66座高精密望遠鏡組成,其高角解析力與高靈敏度已為天文學界取得許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與銀河
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與銀河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美國史密松天文台與中研院天文所合作興建的「次毫米波陣列」啟用於2003年11月,是全世界第一組次毫米波陣列。陣列座落於夏威夷毛納基峰,由8座6米電波望遠鏡組成,其中兩座由臺灣製造。
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威爾望遠鏡
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威爾望遠鏡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JCMT望遠鏡位於美國夏威夷的毛納基峰,擁有直徑15米的主鏡以及地球上絕佳的觀測天候條件。 天文學家可以利用掛載於JCMT上一系列先進的儀器套件觀測天體次毫米波的輻射,研究鄰近地球的彗星、太陽系中的行星與衛星、本銀河系分子雲內的恆星形成區域,一直到銀河系外的星系及高紅移的早期宇宙!
光陰逆旅百億年 愛因斯坦環
光陰逆旅百億年 愛因斯坦環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1,300年前李白曾在「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快意寫下他的「時空觀」。
陣列望遠鏡的原理
陣列望遠鏡的原理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科學家將幾座望遠鏡組成陣列,每兩座天線形成一條基線,透過特殊的干涉技術,能夠將它們的觀測資料結合起來,成為超大鏡面的陣列望遠鏡來觀測宇宙。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計畫由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主導,將建造擁有廣角大視野,以及超長基線定位能力的新型望遠鏡,以追蹤快速電波爆。
BURSTT計畫的支站:綠島
BURSTT計畫的支站:綠島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計畫的電波望遠鏡天線。
BURSTT計畫的天線
BURSTT計畫的天線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計畫的觀測天線。
BURSTT計畫的主站天線
BURSTT計畫的主站天線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的主站設在宜蘭的福山植物園,架設256支天線指向天空,以較高的靈敏度偵測快速電波爆。
BURSTT計畫的主站
BURSTT計畫的主站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計畫將在台灣本島與附近離島設立電波望遠鏡,主站設在宜蘭的福山植物園。
BURSTT計畫的天線
BURSTT計畫的天線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計畫的觀測天線。
BURSTT計畫的天線
BURSTT計畫的天線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計畫的觀測天線。
BURSTT計畫的觀測測試
BURSTT計畫的觀測測試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計畫的觀測測試。
BURSTT計畫的支站:富貴角
BURSTT計畫的支站:富貴角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計畫的電波望遠鏡天線。
宇宙中的麥田圈
宇宙中的麥田圈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這張照片是金牛座HL星的原行星盤(原行星盤由氣體和塵埃組成,呈圓盤狀,轉動中,是孕造行星的地方)。 嬰兒行星在金牛座HL星逐漸長大、體重增加之後,由於重力的關係,當它繞著中央的原恆星公轉,便會推開沿路的氣體和塵埃,在盤面上留下一圈圈黑黑的縫隙。這個縫隙便是它走過的路徑。
塵埃間隙發現旋臂: 暗示行星正在形成
塵埃間隙發現旋臂: 暗示行星正在形成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行星誕生於塵埃顆粒和氣體組成的旋轉圓盤中。當行星在盤面上運行時,會收集軌道上的塵粒,因此形成「塵埃間隙」(即圖中看起來沒有東西、黑色的「空洞區」),同時也產生盤上的螺旋波。
格陵蘭望遠鏡
格陵蘭望遠鏡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格陵蘭望遠鏡計畫由臺灣主導,在中研院天文所與美國哈佛大學「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天文團隊的聯手合作下,克服北極酷寒冰雪及永夜永晝等挑戰,於2017年成功架設望遠鏡於格陵蘭,與SMA和ALMA等次毫米波天線同
BURSTT計畫的主站天線
BURSTT計畫的主站天線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計畫的主站設在宜蘭的福山植物園,天線為16X16的方形排列,間隔距離2公尺。
BURSTT計畫成員
BURSTT計畫成員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計畫由天文所所長彭威禮率領研究團隊。
BURSTT計畫的主站:福山植物園
BURSTT計畫的主站:福山植物園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計畫的電波望遠鏡天線。
BURSTT計畫的支站:東沙
BURSTT計畫的支站:東沙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台灣宇宙電波爆廣角監測實驗(BURSTT)計畫的電波望遠鏡天線。
完美螺旋的分岔
完美螺旋的分岔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飛馬座LL星,十多年前曾因一張完美螺旋照片大為知名。那是哈伯太空望遠鏡攝得的照片,LL星的周圍,出現著幾近完美的螺旋圖案,天體的美麗神秘,前所未見,引發多少聯想!
中研院天文所參與EHT研究團隊
中研院天文所參與EHT研究團隊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計畫」(The EHT Collaboration)的347 位成員,其中包含53名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人員。
微旋臂 暗度陳倉?
微旋臂 暗度陳倉?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這張圖像在2015年發表時,是天文學上首次透過ALMA望遠鏡證實,在形成大質量恆星團的分子雲中心,埋藏著巨大有序結構。 「巨大」,指的是「環雙星盤」的旋臂特徵,有數光年長。 「有序」,不僅是大旋臂圍繞著兩個中心核,緻密的「微」旋臂也圍繞著大旋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