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2個藏品
柯俊雄
柯俊雄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柯俊雄原名柯俊良,1945年出生於高雄,1961年到國立藝專試辦的夜間部旁聽,老師介紹他到台語片《黃金大鷹城》當臨演,踏出成為電影演員的第一小步,同時擔任常務工作,在片場推軌道。
高仁河
高仁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高仁河,1936年12月出生於花蓮。花蓮工職畢業後,先任職於船公司當會計,再進入公論報廣告組工作。1957年,考進當時規模最大的「南洋影業公司」當演員,1958年演出《梅亭恩仇記》時發現自己不適合當演員,跟隨南洋公司董事長林章,到嘉義南洋片廠學習劇務、場務、燈光、服裝、化妝等工作。
石軍
石軍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石軍本名彭晴松,1933年出生於宜蘭縣。高中畢業後,先到東方出版社擔任青少年書籍的日文翻譯,晚上在行政專校就讀夜大,後來日本導演岩澤庸德和攝影師宮西四郎到長河公司拍電影《紅塵三女郎》,需要會台語和日語的翻譯,石軍就去幫忙當場記,跟電影有了第一次接觸。
小艷秋
小艷秋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小艷秋本名簡秀綢,1933年出生於桃園市,出生後的第三天就被鄰居收養,成為養女。八歲開始讀日文,光復後,到五、六年級才開始學注音符號,後來感染瘧疾就輟學了。十七歲時,小艷秋為了家計,被送到「日月園新劇團」,由演員鄭小芬的導演爸爸鄭政雄教戲,訓練一個禮拜,就當上女主角,很快的成為劇團台柱,很受歡迎。
白蘭
白蘭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白蘭原名傅錦滿。1955年考入中華影業公司,1957年外借亞洲公司,初試啼聲主演《朱洪武》。1958年演出《台南霧夜大血案》而嶄露頭角。1959年赴港拍片,1961年返台。1965年以《自君別後》獲台灣日報台語影展最佳女主角獎,以及讀者票選十大女明星第一名。
張美瑤
張美瑤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張美瑤,本名張富枝,1942年4月15日生於南投埔里。1957年,埔里中學初中部畢業後,在家附近的洋裁店幫忙,因緣際會得到玉峰影業公司演員訓練班講師賴耀培賞識,通過面試加入訓練班。
何玉華
何玉華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何玉華,1939年出生於台中,本名卓春枝。1955年進入華興電影製片廠。1957年主演《青山碧血》後,即以純情少女形象走紅影壇。同年獲徵信新聞的台語片銀星獎季軍。
林琳
林琳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林琳,本名林秀芳,1940年出生於台中。1956年,因緣際會在台語片《水蛙記》中客串一角,自此踏入影壇。1957年,在《台南霧夜大奇案》片中一躍成為女主角,其演技不負眾望,白克導演也大為稱讚。擅長飾演反派人物,不管媚笑、險詐或潑辣,都能恰如其分。婚後退居幕後,監製國語片多部,評價都很高。
田清
田清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田清,1915年出生於台北,本名陳清泉。因為熱愛演戲,1940年左右加入靜江月家族成員組成的星光新劇團。戰後,田清與夫人陳蘭從陳媽恩手中接下了「鐘聲話劇團」。
恬妞
恬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恬妞,1958年1月23日出生於台北,本名朱凱莉,姊姊恬妮也是演員。五歲開始即登台演出,大鵬、聯勤、復興三大國劇團需要娃娃角色時,多半由她跑場子;並且參加兒童電視劇演出,而由電視轉入電影開始在反串演出《豬八戒招親》、《紅孩兒》。
陳秋燕
陳秋燕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秋燕,1946年出生於台北市。為台語片著名小生田清和女星陳蘭的女兒,以小燕為藝名,處女作是1956年的《雨夜花》,與父親合演過多部台語片,為當時著名的童星。
白虹
白虹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白虹本名王寶蓮,剛出道時曾經以白紅為藝名,後來覺得俗氣便改名為白虹。1939年出生於台北市,從小對表演很有興趣,喜歡跳舞、演話劇,很想往演藝界發展。
金塗
金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金塗,本名張金塗。1932年出生於台北。從影之前,曾在廣播電台播過兩年的台語笑劇。1960年以滑稽片《大嬸婆遊台北》踏入台語影圈,演出的電影以喜鬧劇為多。但林福地導演卻慧眼獨具,邀請他在《悲情城市》(1964)裡飾演一悲劇性人物,從此戲路大開,不再侷限於笑鬧角色。
戽斗
戽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戽斗,本名高來福,1926年出生於台北市。1945年加入楊三郎領導之黑貓歌舞劇團,直到1956年台語片興起後改而從影,共演出百部以上台語片,不論正、反派或搞笑角色皆十分擅長。
歐雲龍
歐雲龍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歐雲龍,台北市人,1946年畢業於台灣警察學校初幹班後,被派到新竹警察局當了三年警員。1949年他因興趣在演戲而志不在當「人民褓姆」,離職參加台語話劇團,開始演舞台劇,並擔任編導。
陳揚
陳揚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揚,本名陳專田,1937年出生於台北。1957年考入亞洲演員訓練班,結業後主演《港都夜雨》而一舉成名。1965年在台灣時報主辦的台語影展中,獲觀眾票選十大男明星第一名。1966年改執導演筒,執導了《媽媽三個半》(1967)等多部台語片。1974年,創立常滿影業公司發行影片及攝製國語片。
周遊
周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周遊,本名周玉真,1937年出生於雲林縣西螺鎮。1963年從影,演出首部台語片《相欠債》。共演出國台語片上百部,以反派及冶艷角色最為擅長。1965年,以《寶島鐘聲》一片獲得台灣日報台語影展最佳女配角獎。台灣電視公司成立後,成為該台第一位演員,後轉赴中視,並經中視提拔成為電視節目製作人。
柯玉霞
柯玉霞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柯玉霞,1936年出生,屏東人。1956年考入南洋影業公司,參加《運河殉情記》演出,一片成名。1957年以《三美爭郎》(1958年上映)參加徵信新聞社舉辦之第一屆台語金馬獎影展,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因其清純的銀幕形象,1958年被中央電影公司羅致為基本演員,開始演出國語片。1959年結婚退出影壇。
柳青
柳青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柳青,本名張春美,1943年出生,台南人。中學畢業後進入日月園歌仔戲團,藝名小春美。1962年進入台語影圈演出《石花姑牽狀》與《荒江女俠》等片,早期多演出古裝神怪動作片,改名柳青之後,則多演出時裝片。70年代之後,以演出電視歌仔戲為主。
康丁
康丁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康丁,本名張錫圭,1936年出生於彰化鹿港。從小就喜歡表演,北上之後開始接觸西樂,在電台打鼓維生。入伍時,被選入捷豹康樂隊擔任鼓手。1966年,被魏一舟導演挖掘,演出台語片《康探長》,此後以康丁為名,走紅台語影壇。兩撇鬍子加上寬鬆的喇叭褲的特殊造型,成為其註冊商標。
陳雲卿
陳雲卿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陳雲卿,台北市人。1964年就讀淡江文理學院外文系時,即以國語片《七仙女續集》一片步入影壇,成為「學生明星」。1964年開始演出台語片,數年之間即演出上百部影片,當時走紅程度直逼白蘭和金玫。主演影片類型寬廣,包括了悲劇、喜劇、武打片等。除了演戲,1969年並投資拍攝台語片《妙賊》。
洪明麗
洪明麗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洪明麗,1940年出生,彰化秀水人。1956年參加南洋公司招考,在影片《運河殉情記》中飾演小配角,開始其演藝生涯。1957年,因為在《基隆七號房慘案》的精彩演出受到矚目,於徵信新聞社舉辦的第一屆台語片影展中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同年,在《大橋情淚》中獨挑大樑擔任女主角。
呂訴上
呂訴上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呂訴上,1915年出生於今日的彰化縣溪洲鄉,為家中獨子。父親呂深圳經營「賽牡丹」歌仔戲團,自幼耳濡目染。16歲為自家劇團編導改良戲《情海風波》,並擔任男主角。同年,在父親的支持下成立「銀華映畫社」,承租影片巡迴放映,並親自擔任辯士。
游娟
游娟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游娟,本名游淑娟,1939年出生於台北樹林。1957年參加長河影業公司演員招考,和江繡雲、方紫一同被錄取,合演台語片《紅塵三女郎》,以甜美的容貌受到矚目,成為台語影圈的紅星。1959年被邵氏公司網羅至香港,除了主演廈語片,還與林黛合演國語片《慾網》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