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80個藏品
振樂社演奏南管指套
振樂社演奏南管指套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由高雄縣茄定鄉振樂社所演奏的歌曲,南管是漢族音樂的其中之一種,廣義的南管包含南管戲、高甲戲、太平歌等劇種或樂種;而狹義的南管,是指一種小型室內樂,南管使用打擊樂器-雙鐘、響盞、小叫、四塊,這四種樂器合稱「下四管」。
台南賣藥老人演唱歌調
台南賣藥老人演唱歌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於高雄縣茄定鄉,振樂社所演奏台灣民謠現場實況錄音。台南賣藥老人獨唱,拉奏二胡,節奏快版。在台灣民間音樂中,俗稱的南管其實是高甲調,因為高甲戲在台灣普遍稱為南管戲,而真正的南管只有在少部分的館閣中活動,極小眾人口在演奏而已。
台南賣藥老人演唱歌仔調
台南賣藥老人演唱歌仔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於高雄縣茄定鄉,振樂社所演奏台灣民謠現場實況錄音。台南賣藥老人獨唱,拉奏二胡,節奏快版。在台灣民間音樂中,俗稱的南管其實是高甲調,因為高甲戲在台灣普遍稱為南管戲,而真正的南管只有在少部分的館閣中活動,極小眾人口在演奏而已。
台南賣藥老人演唱歌調
台南賣藥老人演唱歌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於高雄縣茄定鄉,振樂社所演奏台灣民謠現場實況錄音。台南賣藥老人獨唱,拉奏二胡,節奏中快版。在台灣民間音樂中,俗稱的南管其實是高甲調,因為高甲戲在台灣普遍稱為南管戲,而真正的南管只有在少部分的館閣中活動,極小眾人口在演奏而已。
台南賣藥老人演唱歌調
台南賣藥老人演唱歌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於高雄縣茄定鄉,振樂社所演奏台灣民謠現場實況錄音。台南賣藥老人獨唱,拉奏二胡,節奏快版。在台灣民間音樂中,俗稱的南管其實是高甲調,因為高甲戲在台灣普遍稱為南管戲,而真正的南管只有在少部分的館閣中活動,極小眾人口在演奏而已。
山芋(聖貝祭祭前歌之一)
山芋(聖貝祭祭前歌之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排剪社與雁爾社傳統詞曲 (1)在聖貝祭開始之前,族人先歌頌祭典及生活中數種重要植物,其中有祭典時做護身符的植物,平時做舂米木杵的樹木,還有征戰中會使迷路的人停留的植物,和一種會提醒族人敵人將要來的開花植物。
跳舞(聖貝祭祭歌)
跳舞(聖貝祭祭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這首祭歌分為許多小節 (1)祭典中大家一起跳舞,一拉手就永不停止,之前很辛勤地釀很多酒,雖然釀了很多,仍來不及給人喝。 (2)到了晚上人愈來愈少,年輕人還是很快樂的跳舞,老人不跳了就換年輕人跳。 (3)吹模仿山羌的竹笛,山羌就會愈來愈多。
分開之歌(聖貝祭之終曲)
分開之歌(聖貝祭之終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拉阿魯哇族傳統詞曲
童謠(二)頂針風格
童謠(二)頂針風格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茂林村傳統詞曲
童謠(四)諷刺童謠
童謠(四)諷刺童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茂林村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取笑祖父的歌,祖父因為山上放野沒有收獲,就去偷別人的雞,家人不知情,還誇獎他,殺雞時小孩也很高興跟著一起拔雞毛。此歌把祖父喻為臭狐貍,在教導小孩不要學這種壞榜樣。
童謠(三)
童謠(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茂林村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非常具有童趣的童謠,內容包括祖父爬樹、小動物出現又被神帶走,傳神地表達了小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方式。
童謠(五)誇獎歌
童謠(五)誇獎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茂林村傳統詞曲 這是在誇獎一個勤勞能幹的人,到山上砍樹木帶下山,健步如飛。這首歌除了誇獎外還有勉人學習歌中主角的意味。
散會時之歡樂歌
散會時之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茂林村傳統詞曲 這首歌全部以虛詞發聲,無實質內容,但也可依曲調加入即興歌詞。
飲酒歌
飲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獵前祭槍之歌
獵前祭槍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成巫式之歌
成巫式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背負重物傳訊歌
背負重物傳訊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背負重物傳訊歌
背負重物傳訊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獵前祭槍之歌
獵前祭槍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三民鄉民生村的「獵前祭槍之歌」(Pislahe),是於每年一度的成巫式祭典,由眾人在巫司的祝福下所舉行的獵前祭槍儀典當中所演唱的歌謠。歌詞的內容也是以動物之名來唸唱,希望這些動物都能被獵人們的槍擊中。
飲酒歌
飲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梅蘭村所演唱的Kahuzas,基本上與桃源村所演唱的大同小異,唯一的不同在於梅蘭村是以標準的三段形式來演唱,也就是前面二次的領唱是男性長者,第三次則是一位女性長者。至於Kahuzas當中「mi」音的上升、還原模糊特性,在梅蘭村我們仍能聽到。
童謠-問候歌
童謠-問候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簡單的問題歌,為對唱的形式,適合初學語言的孩子吟唱,其歌唱中的「地名」和「做何事」可隨時更改,是在路上相見時互相問候的歌曲,或互相考驗對方反應能力的歌。
童謠-釣蜻蜓
童謠-釣蜻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卡那卡那富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是孩童在玩釣蜻蜓時所唱的,意即在叫:蜻蜓啊、蜻蜓,快上鉤吧!其趣味在誇張口氣的成人口白和蜻蜓上鉤時的驚奇。
月桃葉吹奏-仿羌聲
月桃葉吹奏-仿羌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這種以月桃葉做成的樂器,在過去的布農族獵場上,是一種用來誘騙動物的樂器。靠著吹奏月桃葉片而發出的聲音,讓動物以為是同類呼喚,於是趨前相會,哪知這是布農族獵人的獵術之一。這首錄音是以月桃葉的吹奏,來模仿山羌的叫聲,從錄音當中,我們真的很難分辨其中的真偽。
口哨暗號
口哨暗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過去在獵場上行獵時,為了怕驚嚇動物,獵人們是不可以發出聲音的,於是布農族的獵人們發展出了一套口哨語言,他們就利用這套大家已形成默契的口哨語言,來進行追捕動物的行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