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1個藏品
香蕉絲製有袖上衣
香蕉絲製有袖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香蕉絲編織分布相當具區域性,從沖繩、台灣、菲律賓、印尼到太平洋諸島,而目前台灣僅存噶瑪蘭族仍保存此傳統技藝,因此相當重要,具特殊性與代表性。九年代隨著其族群正名運動,蕉絲織布變成其文化復振與創新經濟的主軸。族人就地取材,自香蕉樹的莖幹部份去肉皮,抽絲曬乾編製成布,再製成背袋和衣物。
香蕉衣
香蕉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0年前後由潘烏吉(Ipay)、潘阿玉(Ajorq)、朱阿比(Api)三人合作製成。1999年朱阿比、潘阿玉、潘烏吉以噶瑪蘭族香蕉絲作品獲得台中縣第五屆編織工藝獎之生活產品設計貳獎。 2000朱阿比的香蕉絲織布獲頒台中縣文化局手工藝貢獻獎,三位是具右代表性的耆老藝師.
噶瑪蘭族香蕉絲整經架
噶瑪蘭族香蕉絲整經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確認購藏後製作。新製品。材質為大葉山欖※此樹種具有族群象徵意涵。 (附未完成的香蕉絲布,以呈現各織具之位置、功能、用途。) 在噶瑪蘭的社會中,由女性負責製作香蕉絲,噶瑪蘭人織作香蕉絲的重要織具,依工序而有整經架(噶00022)及織布機(噶00023)兩種。
噶瑪蘭族女子綁腿
噶瑪蘭族女子綁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噶瑪蘭族女子兩片裙
噶瑪蘭族女子兩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噶瑪蘭族女子上衣
噶瑪蘭族女子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噶瑪蘭族女子頭飾
噶瑪蘭族女子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噶瑪蘭族情人袋
噶瑪蘭族情人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噶瑪蘭族香蕉絲地織機
噶瑪蘭族香蕉絲地織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確認購藏後製作。新製品。 (附未完成的香蕉絲布,以呈現各織具之位置、功能、用途。) 在噶瑪蘭的社會中,由女性負責製作香蕉絲,噶瑪蘭人織作香蕉絲的重要織具,依工序而有整經架(噶00022)及織布機(噶00023)兩種。
噶瑪蘭族女子項鍊
噶瑪蘭族女子項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香蕉布
香蕉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潘烏吉女士於2000年織就的一圈布料,尚未剪斷為單塊布.
香蕉絲線球
香蕉絲線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香蕉絲線球與一捆剛曬乾未撕製成線的香蕉絲為一組,呈現香蕉絲製作的過程
香蕉絲線球
香蕉絲線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穀袋
穀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背袋
背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香蕉絲編帽
香蕉絲編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樹皮包
樹皮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由構樹皮與香蕉絲製成.
香蕉絲情人袋
香蕉絲情人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背袋
背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香蕉布
香蕉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呂炳川 調查港口阿美族豐年祭的情景
呂炳川 調查港口阿美族豐年祭的情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呂炳川實地調查的地點超過一百三十個村,這是他調查港口阿美族豐年祭的情景。
阿美族歌謠
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阿美族歌謠,內容包括(A面)《老人除草歌》、《年輕人除草歌》、《豐年祭招呼歌》、《求愛歌》、《嬉遊歌》等,以及(B面)《豐年歌》、《春海歌》、《除草歌》、《豐年祭解散歌》、《捕魚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臺東縣豐里、三尼、花蓮縣豐濱鄉靜浦村等。
大家一起來
大家一起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目前流傳在新社噶瑪蘭地區而在豐年祭當中所演唱的舞歌「大家一起來」(qasusurun pa ita ya),是由新社部落的潘金英女士,於民國八十六年九月十五日在宜蘭五結鄉利澤簡促進會噶瑪蘭族演習營當中,為了讓學員能很快的瞭解噶瑪蘭語,因此將一首阿美族豐年祭時所唱的民歌,把原來的阿美語歌詞,改編成
祖先的部落-尋根
祖先的部落-尋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尋根(damu na baqi)的曲調,原是一首流傳於光復太巴塱地區,歌詞完全無意義的母音來唱的阿美族民歌(naluwanaiya naiyahohaiyan),後來在民國75年,花蓮的新社噶瑪蘭人第一次回原居地(宜蘭)參加「噶瑪蘭人尋根」活動時,偕萬來就以這首新社噶瑪蘭族人都能朗朗上口的阿美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