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093個藏品
額帶
額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由紅布黑布互為表裏縫製成,二緣為二層銀珠串,其內緣為銀白,草綠色橢圓珠串縫成的曲折紋。再內緣有一銀珠串,二銀珠串夾太陽花,太陽花心為鈕扣,花瓣由,銀白或綠色的橢圓珠構成,每一花花瓣同一色。花二側由銀白或草綠珠構成交叉曲折紋,由綠或銅黃橢圓珠間隔之。
頭飾(女青年用)
頭飾(女青年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頭飾成蝶形,共兩片向上翹,四周緄以紅布邊。底為黑色,上釘有8個銅片及12個小銅珠,釘成十字形花紋。頭飾上翹之兩片,各釘有三束紅絨線,兩片相交,正中釘一菊形花,另有兩粗條黑布,可繫於頭後。另有細長黑布條,掛於頭後部。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分三層,均為黑布,正面黑布上,由口開始縫一長11.5cm之紅麻布,麻布上有以白布、黑線、黃線縫成之條紋。紅麻布之末端有長9cm、藍紅絨線構成之流蘇。 帶為兩層,底層為黑布,外層為紅麻布上,亦以白、黑、黃線縫成之條紋,帶之兩端有以黃青絨線構成之絨線球。
男用綁褲
男用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褲腳緄以白邊,並有四道貼布為飾,藍白相間,白條上貼有連續菱形黑布。距褲腳底27.0cm處,二邊各釘一布條。褲上有幾處破損(凌曼立1962:119)。
佩袋(盛煙及檳榔)
佩袋(盛煙及檳榔)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分三層,中層為黑布,外二層為黑緞,外層正面由口開始縫一11.0cm長之紅麻布,麻布上有間隔相等縫貼上之藍布及黑白布條,布條作鋸齒狀,紅麻布之末端有綠,藍,紮三色絨線流蘇,正面底部以紅,白,綠繡之五瓣的花朵。帶背面為黑布,面為紅麻布,二邊緣及中央各有一條以白,黑布貼成之花紋。
女胸巾
女胸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布滾細條白布邊,下綴金黃色細流蘇。巾上貼縫銀白、金色、白色、綠色及透明之芋葉狀亮片及綠、藍圓形亮片。圈飾黃、藍波浪狀花邊‧並以花編及亮片分隔成大小不一之長方格。
男裙
男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長方塊黑布垂直縫在一寬條長白布上而成,腰圍之白條布寬約14.0cm,長方黑布每塊約30.0cmX10.0cm,其上面及下方綴有紅黃綠三色毛線流蘇‧黑布上車繡不同色澤之曲線,有亮片及流蘇縫綴其中,腰圍兩端有細帶縛繫。
女用胸巾
女用胸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紅布滾細條白布邊,下縐細珠粒及塑膠管穿成之流蘇。巾上貼縫黃色、綠色亮片。圈飾黃白波浪狀花邊,並以花編及亮片分隔成四長方格。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含(20689胸巾 20690綁腿布 20691.92腰帶及20693佩袋)。
綁腿布
綁腿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四方黑布,中間再車縫一塊白布,兩端用黑色細條布繫綁,繩尾端綴綠色毛線流蘇,黑布下方一邊車縫一寬幅白色帶,亦供繫縛。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含20689胸巾 20690綁腿布 20691及2 腰帶 20693佩帶)。
男巫綁褲
男巫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金黃色布褲,周圍飾以紅、藍波浪形細條花邊,褲上分別以綠紅及綠、藍、白、紅菱形花邊綴區間,上並有綠色長毛線流蘇,腰兩端各有一帶供縛繫。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此男巫服飾全套含20699男巫額帶、20700男巫綁腿褲、20701男巫項飾、20702男巫佩袋 。
男巫項飾
男巫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為黃、綠、白三色塑膠珠粒間綴一細紅珠粒編成。最長之白色珠,加上有一段用來掛於頸部,並不間綴紅珠粒,其餘黃、綠二條則分別二端接連在白珠鍊上,戴時三條可層現胸前。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男巫服飾此全套含20699男巫額帶、20700男巫綁腿褲、20701男巫項飾、20702男巫佩袋。
女子羽冠
女子羽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頭冠兩旁有兩片細橢圓形紫紅、綠、白色珠粒穿成之穗狀流蘇,冠頂有塑膠管編成,上綴金屬片及人工寶石之花朵,共有紅、深綠、淺綠七朵,上方再插綴白色細羽,頂端有一紅色鐵絲穿繫一排月形銀鉑,銀鉑兩端各有三朵毛線編成之花朵,及紅色長流蘇。
女上衣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領圍、袖口圈飾黑、白波浪狀花邊,衣身主要之上部為紅色,下部寬幅黑色部份,則圈飾紅、白、黃三色花邊,整件衣腹皆以細條白布滾邊。 花蓮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分類號20686女子羽冠、20687女上衣及20688女裙為同一套)。
女裙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三幅布車縫成,左邊為全黑色,滾細條白布邊,靠邊部份並圈飾藍、白花邊及繡小花。另幅紅色布在上,周連有寬幅黑邊,同樣滾細條白布,圈飾藍白及繡花,在下者為黑色布,也鑲滾同樣的花邊與繡花‧腰圍則以寬約16.0cm之長白布條縫在三幅布上,兩端有細繩。
撒奇萊雅族珠串項鍊
撒奇萊雅族珠串項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耳環
耳環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與08878三角形肚兜、09321腰帶、09323短褲、09330綁腿長褲、09331情人袋、09532頭飾、09534護胸等共8件,為同一組北部阿美男性成年禮服飾。 二、薦購理由:
護胸
護胸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與08878三角形肚兜、09321腰帶、09323短褲、09330綁腿長褲、09331情人袋、09532頭飾、09533耳環等共8件,為同一組北部阿美男性成年禮服飾。 二、薦購理由:
頭飾
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與08878三角形肚兜、09321腰帶、09323短褲、09330綁腿長褲、09331情人袋、09533耳環、09534護胸等共8件,為同一組北部阿美男性成年禮服飾。 二、薦購理由:
撒奇萊雅族女子上衣
撒奇萊雅族女子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撒奇萊雅族女子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撒奇萊雅族是2007年1月17日經由官方認定的第13個台灣原住民族。捐贈者陳林生先生為撒奇萊雅族人,此批服飾為其曾祖母高阿玉女士過世時所交付保存至今(高女士於民前30年/明治15年/西元1882年出生)。
情人袋
情人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08878三角形肚兜、09321腰帶、09323短褲、09330綁腿長褲、09331情人袋等5件為同一組服飾。 二、薦購理由:
撒奇萊雅男子頭飾
撒奇萊雅男子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男性頭飾上的三角形,代表奇萊山上的三角石神話故事,代表犧牲、奉獻與貞潔,金色串珠則代表土地與財富,圓形則代表太陽及造物神(山神、戰神)馬拉道。男性頭飾的尾巾長及腰。(資料引自"喚起撒奇萊雅族Sakizaya的記憶與榮耀")
香蕉衣
香蕉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0年前後由潘烏吉(Ipay)、潘阿玉(Ajorq)、朱阿比(Api)三人合作製成。1999年朱阿比、潘阿玉、潘烏吉以噶瑪蘭族香蕉絲作品獲得台中縣第五屆編織工藝獎之生活產品設計貳獎。 2000朱阿比的香蕉絲織布獲頒台中縣文化局手工藝貢獻獎,三位是具右代表性的耆老藝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