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99個藏品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抱二小泥兒之雙面泥偶坐像。有二臉、二手、四腳,前後各抱一個小泥兒。二小泥兒各擁抱泥偶之頸,互相作接吻狀。泥偶鼻略突出,線溝狀眼,有二耳。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泥偶為兩腿分開之坐像,兩手屈向胸前,臉中間突起,兩側向後傾斜。眼睛為二小孔,小孔之上有線溝為眉,鼻子只有二小孔。嘴巴為線溝,耳亦為線溝,右腿破損一半。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泥偶為一背小孩之坐像,泥偶二腿與身成直角坐勢,腳已損手向左右分開,手掌向內手背彎向外,泥偶背略向前傾頭稍向右斜。有耳及耳孔,眼是二深寬線溝,有鼻無孔。下唇突出,口為一圓深孔頭大,小泥偶有耳、眼、鼻、口。
熔銀器
熔銀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陶製熔銀器,整體為一狹長之圓滑方形,器身高為2公分,其中央另塑一較小之橢圓形溝槽,其槽口緣特地塑高微凸,以利盛裝熔銀之用。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坐像泥偶,右掮一豬,泥偶背向前略傾,鼻子略突有二道線溝,腳指有三道線溝手指為四道線溝,豬是仰著掮,四肢合在一起二耳有孔,眼鼻嘴都是線溝。
潛水鏡
潛水鏡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鏡片用玻璃製成、鏡框用竹子製成,長4.2cm,連接兩鏡架已斷,後有一麻繩繫一黑色橡膠相連
泥偶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泥偶頭戴盔,身穿甲,偶像為走路姿勢,眼細長高鼻,鼻孔深,唇薄大,兩耳向外張,長臉形,頸粗大,一臂已斷,另一手臂無手,兩腳一前一後成行走狀(盔已散失)。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石錛
石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錛:一種向內砍刺﹑削平木頭的工具。柄長,體呈單斜面或雙斜面,頂端有斧刃。青銅錛始見殷商,春秋戰國時數量增多,有不少流傳至後代。亦稱為錛子﹑錛鋤。
煙斗
煙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女子祭服包括:頭卷(20722)、女上衣(20723)、內裙(20724)、外裙(20725)、佩袋(20726)、綁腿布(20727)、頸飾(20728)、腰飾(20729)、頭簪(20730)、煙斗(20731)、項鍊(20732)、環形頭飾(20733)、小鈴鐺(20734)等。
外裙
外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阿美族巫師祭服包括:頭飾帶(20735)、上衣(20736)、內裙(20737)、外裙(20738)、綁腿布(20739)、佩袋(20740)、頭飾鍊(20741)、臀鈴(20742)等。材質為化纖及棉布混合,車縫,徐玉蘭製作。
腰帶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件以多色彩的毛線織成,底布條(即經線)色彩有褐、寶、藍、紫、紅、橘、粉紅、橙、綠及藏青等色,緯線為粉紅與褐色。在腰帶兩端各有流蘇垂下。穿法為纏繞於男子腰腹上,由於男子的長袖上衣很短,因此腰帶製作較長,可以纏繞露出來的腹部。
素面資淺巫師袋
素面資淺巫師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身籃布,兩邊縫紅布,背帶為白色,上繫黃色帶結,袋中有一藍色小袋,袋內裝一只銅鈴,袋身夾層中另密縫有物。
繡面資深巫師袋
繡面資深巫師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身藍布,黑布十字繡口蓋,上有五彩圖案。背帶白布,上貼飾十字繡五彩圖案白布,並繫黃色帶結,袋中有一藍色小袋,內裝一只銅鈴,袋身夾層中另密縫有物。
上衣
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阿美族巫師祭服包括:頭飾帶(20735)、上衣(20736)、內裙(20737)、外裙(20738)、綁腿布(20739)、佩袋(20740)、頭飾鍊(20741)、臀鈴(20742)等。材質為化纖及棉布混合,車縫,徐玉蘭製作。
環形頭飾(rocok)
環形頭飾(rocok)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女子祭服包括:頭卷(20722)、女上衣(20723)、內裙(20724)、外裙(20725)、佩袋(20726)、綁腿布(20727)、頸飾(20728)、腰飾(20729)、頭簪(20730)、煙斗(20731)、項鍊(20732)、環形頭飾(20733)、小鈴鐺(20734)等。
頭飾帶
頭飾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阿美族巫師祭服包括:頭飾帶(20735)、上衣(20736)、內裙(20737)、外裙(20738)、綁腿布(20739)、佩袋(20740)、頭飾鍊(20741)、臀鈴(20742)等。材質為化纖及棉布混合,車縫,徐玉蘭製作。
內裙
內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阿美族巫師祭服包括:頭飾帶(20735)、上衣(20736)、內裙(20737)、外裙(20738)、綁腿布(20739)、佩袋(20740)、頭飾鍊(20741)、臀鈴(20742)等。材質為化纖及棉布混合,車縫,徐玉蘭製作。
腰鈴
腰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腰玲共計有10枚。新製,豐年祭時配戴。 全套豐年祭男子祭服,包括:頭卷、男上衣、男裙、腰帶、綁腿褲、後巾、腰飾帶、佩帶、頭飾帶、腰鈴、頸飾等。
佩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男子祭服,包括:頭卷、男上衣、男裙、腰帶、綁腿褲、後巾、腰飾帶、佩帶、頭飾帶、腰鈴、頸飾等。 棉質,手工十字繡,為徐玉蘭先生的姨媽在其先生成年禮時(民國二十五年)所製作。
腰飾帶
腰飾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套豐年祭男子祭服,包括:頭卷、男上衣、男裙、腰帶、綁腿褲、後巾、腰飾帶、佩帶、頭飾帶、腰鈴、頸飾等。 棉質,為徐玉蘭先生的姨媽在其先生成年禮時(民國二十五年)所製作。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