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2個藏品
丟丟銅
丟丟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宜蘭民謠是呂泉生先生於1943年所採記,他說:「這首丟丟銅仔是臺灣勞動人們用他們的汗與力唱出來的歌」。火車行道伊多阿妹伊多丟,曖喲磅空內,磅空的水伊多丟丟銅仔伊多,阿妹伊多滴落來。
魁儡戲-走關(9之9)
魁儡戲-走關(9之9)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是一個具有喜慶風格音樂,在出場亮相時,用假嗓方式來唸白具有文雅風格,不同角色使用不同音樂,在板腔體音樂(北管)會因為不同的角色變化而有不同曲牌,音樂的變化呈現,等於電影因場景不同而有不同特效
魁儡戲-走關(9之6)
魁儡戲-走關(9之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音樂分別上緊中慢的呈現方式是北管音樂一大特色也很常見,鼓點節奏很穩定卻很緊,而聲音卻拉的很長很慢,此鑼鼓點和唱腔彼此配會表現出很強烈的戲劇張力
魁儡戲-走關(9之2)
魁儡戲-走關(9之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走關為其傀儡戲名,有工作人員會為其著整服飾,隨著音樂傀儡會有著肢體上的變化比人更有趣,因為人的肢體變化有著他的慣性,而傀儡是用線來操制,所呈現出來除了像人的動作外,又具有更多的活性,更具有舞蹈感
南澳泰雅族敘事歌謠
南澳泰雅族敘事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宜蘭縣南澳鄉南澳村泰雅族的歌謠,由一位男性獨唱,旋律是由mi、sol、la三音組成,音樂沒有清楚的節奏感,屬於吟唱式的歌謠,著重於敘事性的表達。
南澳泰雅族敘事歌謠
南澳泰雅族敘事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宜蘭縣南澳鄉南澳村泰雅族的歌謠,由一位男性獨唱,旋律是由mi、sol、la三音組成,音樂沒有清楚的節奏感,屬於吟唱式的歌謠,著重於敘事性的表達。
南澳泰雅族歌謠
南澳泰雅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宜蘭縣南澳鄉南澳村泰雅族的歌謠,由一位婦女獨唱,旋律是由re、mi、sol、la四音組成,音樂有清楚的節奏感,以二拍子為一單位循環進行。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0)器樂演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0)器樂演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5)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3)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6)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2)  寶山寺起鼓、敲鐘後第一段梵唄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2) 寶山寺起鼓、敲鐘後第一段梵唄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山上情歌
山上情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宜蘭縣南澳鄉南澳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回憶歌
回憶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宜蘭縣南澳鄉南澳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單簧口琴
單簧口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雙簧口琴
雙簧口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四簧口琴
四簧口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口琴舞歌
口琴舞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宜蘭縣南澳鄉碧猴村泰雅族傳統詞曲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 起鼓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 起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4)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7)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9)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9)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8)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1)
蘇澳寶山寺梵唄(11之1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8月於宜蘭蘇澳寶山寺的梵唄錄音。梵唄是佛門中讚詠歌頌佛德的音聲。佛教日常使用的音樂主要是讚唄,或稱梵唄。主要採用七字、五字、四字句式的短偈形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