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67個藏品
排灣族佳平舊社zingrur頭目家屋祖靈柱
排灣族佳平舊社zingrur頭目家屋祖靈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件文物是部落領袖zingrur家屋內之祖靈柱mulitan,中研院民族所1956年收藏。因mulitan的文化內涵、雕刻藝術等具獨特而稀珍價值,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向文化部提報,於2012年核定為國寶。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原寸圖像輸出)。
香蕉絲製有袖上衣
香蕉絲製有袖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香蕉絲編織分布相當具區域性,從沖繩、台灣、菲律賓、印尼到太平洋諸島,而目前台灣僅存噶瑪蘭族仍保存此傳統技藝,因此相當重要,具特殊性與代表性。九年代隨著其族群正名運動,蕉絲織布變成其文化復振與創新經濟的主軸。族人就地取材,自香蕉樹的莖幹部份去肉皮,抽絲曬乾編製成布,再製成背袋和衣物。
賽夏族矮人祭肩旗
賽夏族矮人祭肩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賽夏族矮人祭肩旗(祭帽) kilakil是矮人祭Pasta’ay連續三晚到天明的歌舞祭場中十分醒目的標誌。
部落領袖大禮冠頭帽
部落領袖大禮冠頭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Pakowawan(大禮冠盤帽)象徵大頭目兼祭司的氣勢威望與崇高地位,僅主持重要祭儀時穿戴。帽前鑲有貝殼串與巨型山豬獠牙,象徵海洋與陸地,盤帽周圍的大冠鷲羽毛,代表部落的年齡階級,羽飾下方加紮人髮。新選出頭目時須舉行儀式,獲得神靈同意後才可製作新帽。
撒奇萊雅男子頭飾
撒奇萊雅男子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男性頭飾上的三角形,代表奇萊山上的三角石神話故事,代表犧牲、奉獻與貞潔,金色串珠則代表土地與財富,圓形則代表太陽及造物神(山神、戰神)馬拉道。男性頭飾的尾巾長及腰。(資料引自"喚起撒奇萊雅族Sakizaya的記憶與榮耀")
香蕉衣
香蕉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0年前後由潘烏吉(Ipay)、潘阿玉(Ajorq)、朱阿比(Api)三人合作製成。1999年朱阿比、潘阿玉、潘烏吉以噶瑪蘭族香蕉絲作品獲得台中縣第五屆編織工藝獎之生活產品設計貳獎。 2000朱阿比的香蕉絲織布獲頒台中縣文化局手工藝貢獻獎,三位是具右代表性的耆老藝師.
賽夏族臀鈴
賽夏族臀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臀鈴 (tapangasan)是賽夏族矮人祭(Pasta’ay)期間連續三晚到天明的歌舞隊伍中最響亮的發聲器物。在矮人祭歌舞祭場中,賽夏族不同的姓氏製作並派出代表揹著臀鈴,併連成排。 在姓氏肩旗(kilakil)導引下,臀鈴隊伍時而與歌舞隊連結在一起,時而分開自成一排。
祭祀用長衣
祭祀用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為祭祀用之對襟無袖長上衣,其衣上半部為白色,其意義為「做人心地善良、清白」,中下半部以紅色為主要飾紋,其意義為「朝氣蓬勃、生活幸福」,其紅色條紋中間穿插紅、黑、白夾織的菱形、三角形、卍字形等花紋,其紋與矮靈祭歌中的含意相關,而樣紋周邊輔以黑色則表示「做人不可黑心」。
拼板舟
拼板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本件藏品完成於一九九九年四月,由夏曼•藍波安先生歷時二個多月製作完成,由十五塊板拼製成,用掉十隻木頭,材質為麵包樹等.製作完成後,並召來親友舉行慶祝儀式一天一夜。
流蘇腰圍(男子用)
流蘇腰圍(男子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流蘇腰圍為紅色長布條二條,白色長布條三條,五條上端相縫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縫綴各式彩帶,末端有18cm長之紅,白,綠色絨線流蘇。
流蘇腰圍
流蘇腰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流蘇腰圍為紅色長布條二條,白色長布條三條,五條上端相縫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縫縐各式彩帶,末端有14.0cm長之紅、白、綠色絨線流蘇。
流蘇腰圍
流蘇腰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流蘇腰圍為紅、白色長布條各二條,青色布條一條,五條上半段相縫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縫綴各式花邊及彩帶,末端有12.0cm長之絨線流蘇。
流蘇腰圍(男子用)
流蘇腰圍(男子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流蘇腰圍以紅白藍色三布條上端縫合而成,紅色布條在兩旁,藍色在中央,每條布之下半部裝飾以彩帶及花邊,末端有藍紅黃色製成之流蘇。
流蘇腰圍(男用)
流蘇腰圍(男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腰圍由紅,白,淺藍三色布條五塊,上部相連,布條之下部約15.0cm。有紅,白細線紋,各布下端有紅,綠,黃三色12.0cm長之流蘇。
流蘇腰圍(男子用)
流蘇腰圍(男子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流蘇腰圍為紅、白、綠五塊長布條上半段相逢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布條貼成花紋,末端有7.0cm絨線流蘇,腰帶末端亦有4.0cm絨線流蘇。
流蘇腰圍
流蘇腰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腰圍由紅白二色布條五塊上部縫合而成。布條下部有七條花邊連綴的橫條。各布條下有紅白綠色的流蘇,長9.0cm。
流蘇腰圍(男子用)
流蘇腰圍(男子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以五幅棉布製成,上端五幅連在一起,下端分開。中間的三幅是粉紅色,外邊二幅是大紅色。每幅的下端各有綠紅黃三色絨線多束,並有各種鑲邊多條。
流蘇腰圍
流蘇腰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腰圍由紅白藍三色布條五塊上部相連,布條下部約14cm地方用花邊緞帶綴成橫紋,共五條花邊。每條布下端有紅白綠絨線流蘇。
大魚筌
大魚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魚筌底為斜紋編法的小籃,方形。魚筌之外簍為絞織編法,其外側另加以籐條緊繫之,修緣為加篾紮編法。魚筌之內簍,長34.0cm,剩篾10.0cm,筌身為絞織法,底緣為8字形修緣法,口緣下層為夾條縫紮法,上層為加篾紮邊法。
噶瑪蘭族香蕉絲地織機
噶瑪蘭族香蕉絲地織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確認購藏後製作。新製品。 (附未完成的香蕉絲布,以呈現各織具之位置、功能、用途。) 在噶瑪蘭的社會中,由女性負責製作香蕉絲,噶瑪蘭人織作香蕉絲的重要織具,依工序而有整經架(噶00022)及織布機(噶00023)兩種。
捕魚竹簾
捕魚竹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集體捕魚時使用,或是用來驅魚入拉告池。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三角漁網
三角漁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手持捕漁網,物件中央原有手握的橫桿。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小號魚筌
小號魚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魚筌會放在拉告底層的竹管間,內放誘餌。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撒奇萊雅男用綁褲
撒奇萊雅男用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