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8個藏品
童謠採集筆記
童謠採集筆記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78年所蒐集的童謠,記錄有採集地點、對象的姓名及年齡和童謠之歌詞,同時也有些相關的說明。
兒童舞劇《青鳥》劇本
兒童舞劇《青鳥》劇本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改編「青鳥」爲兒童舞劇之劇本手稿。該舞劇由徐松榮作曲、林絲緞編舞、李哲洋編劇,原預訂於絲緞師生舞蹈會(1964.12.05)演出,最後卻因爲人員相關的因素未能演出。
臺灣新音樂誕生的背景
臺灣新音樂誕生的背景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於1979年為亞洲文化中心舉辦之亞洲音樂研討會所撰寫的論文,根據李哲洋先生的自序,這篇文章最初的構想其實是「當代中國古典音樂與民俗音樂的關係——以三位作曲家爲例」,但最後卻在寫作以及整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整個臺灣音樂史都有著和相同的背景,因此題目也隨之演變成今日看到的這樣。
牽亡陣報導摘要
牽亡陣報導摘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有大約10張的摘要卡是有關牽亡魂的筆記及剪報。
《教育舞蹈原論》「譯者的話」手稿
《教育舞蹈原論》「譯者的話」手稿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由李哲洋先生翻譯、1979年12月31日由大陸書店出版的《教育舞蹈原論》一書之譯者序。
「台灣童謠」華視錄影訪問大綱
「台灣童謠」華視錄影訪問大綱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爲了華視的訪談而草擬的訪綱回應。
談交響曲
談交響曲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也許是由於李哲洋的音樂知識及樂器技巧有一大部分皆源於自學,也因此他在思考音樂時很能跳出西方古典音樂的視點,將整個古典音樂體系視爲世界音樂中的一個系統而非唯一的標準。本篇文章即是用此角度檢視交響樂。
1967.07.11中國舞蹈的命運(一)
1967.07.11中國舞蹈的命運(一)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本手稿計有36頁,此爲前5頁。要理解李哲洋先生的這篇長文,可能得先理解這篇文章所寫就的年代,佔據這篇寫於1967年之文章核心位置的,其實上一個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初期的概念——「中國民族舞蹈」。
民俗音樂拾零
民俗音樂拾零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這是一篇只有短短三頁的手稿,從手稿中並沒辦法看出寫於何時、是否有公開發表。文章從同行對賽夏族音樂的感想展開,指出在做民俗音樂的研究時需要站在客觀、科學的立場,不能任由自己的感性品味做不顧脈絡的比較會和評價。
值得鼓掌的舞蹈
值得鼓掌的舞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在這篇文章中,李哲洋先生從自己基隆三中的學生演出妻子林絲緞的舞蹈作品時觀衆的反應出發,對當時風行的、以炫技爲目的的特技舞蹈進行了批評。
比較音樂學(田野工作上的注意事項)
比較音樂學(田野工作上的注意事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爲國立藝專的學生上「比較音樂學」課程時所整理的筆記,在此節錄其中關於「教學準備」、「田野工作」、「分析研究」之部分。
比較音樂學(錄音帶諸元)
比較音樂學(錄音帶諸元)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爲國立藝專的學生上「比較音樂學」課程時所整理的筆記,在此節錄其中關於「教學準備」、「田野工作」、「分析研究」之部分。
比較音樂學(田野工作)
比較音樂學(田野工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爲國立藝專的學生上「比較音樂學」課程時所整理的筆記,在此節錄其中關於「教學準備」、「田野工作」、「分析研究」之部分。
比較音樂學(分析研究項目)
比較音樂學(分析研究項目)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爲國立藝專的學生上「比較音樂學」課程時所整理的筆記,在此節錄其中關於「教學準備」、「田野工作」、「分析研究」之部分。
比較音樂學(教學準備)
比較音樂學(教學準備)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爲國立藝專的學生上「比較音樂學」課程時所整理的筆記,在此節錄其中關於「教學準備」、「田野工作」、「分析研究」之部分。
1966 年 3 月間前往花蓮阿美族民歌採譜
1966 年 3 月間前往花蓮阿美族民歌採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此應爲 1966.01.10-14,也就是「民歌採集運動」第一次的採集成果。這也是唯一李哲洋和史惟亮共同進 行的一次。地點爲花蓮吉安鄉(田埔)、光復鄉(東 富)、豐濱鄉(豐濱)。1966.3.4 則應爲李哲洋整 理記譜的日期。
管樂合奏的指導
管樂合奏的指導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所整理的管樂指導手冊。
美族(胆月曼)民歌記錄
美族(胆月曼)民歌記錄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1988 學生採譜作業(含李哲洋的批閱)。1988 年 2 月這趟採集乃是李哲洋帶著藝專音樂科理論組的學生們所進行的田野實習,走訪了愛國埔、新化、大武、台坂等地,同行者還有林道生。
從國民中學的音樂教程標準談起
從國民中學的音樂教程標準談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本文有手稿及刊登於《教育文摘》第十二卷第十一期的定稿兩個版本。由於手稿本身無壓日期,故以刊登時間爲本文的創建日期。
古典舞蹈裡的現代
古典舞蹈裡的現代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刊在新象藝訊上「古典舞蹈裡的現代」文稿。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哲洋舞蹈相關寫作的主要風格:用親近一般讀者的語言,結合了舞蹈基本知識介紹、舞團介紹以及表演評論,資訊豐富且易於閱讀。
如何為中學管樂隊選擇樂器
如何為中學管樂隊選擇樂器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此即李哲洋的管樂隊組織、教學經驗整理的一部分。
從姚明麗的睡美人談起
從姚明麗的睡美人談起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睡美人」演出應該是 1980 年,因此本文推佑也於該年成文。對李哲洋來說,舞蹈一直是廣義上的音樂,在本篇文章中也顯露這方面的觀點。
1988年采風筆記
1988年采風筆記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在國立藝專教授比較音樂學時帶領着當時的學生和玉山神學院林道生老師共同至花蓮及臺東進行田野調查,此爲當時留下的筆記。筆記的內容主要爲當時的行程及聯絡人,同時還有一些行程事後的檢討。
臺灣山胞音樂序手稿
臺灣山胞音樂序手稿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
李哲洋先生的手稿,以假想對話的形式傳達了其對於臺灣原住民音樂,乃至於臺灣民族音樂學的相關思考。寫成的日期、是否有在刊物中發表仍待確定。 文章標題中的「序」字,乃是借用了日本傳統藝術中「序破急」的三段結構說法,意味着在李哲洋先生的構想中,在這個議題上或許至少還有兩篇文章的寫作計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