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71個藏品
有樂社〈五百萬分一大日本全圖〉
有樂社〈五百萬分一大日本全圖〉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有樂社〈大日本全圖〉,為日英對照地圖,比例尺五百萬分一,1910年5月10日發行,列グラヒック特別增刊代表的日本附錄。地圖本身為20世紀初照相雜誌「グラヒック」(The Graphic)之附錄。
吉林輿圖
吉林輿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題〈吉林輿圖〉,圖中座標東在圖左、北在下方;圖況部分闕漏。全圖涵蓋範圍為柳條邊沿線邊門由西南往東北,依次是:汪清門、英額門、赫爾蘇門、伊通門、巴然尼佛洛邊門,迤東至圖門江江口至黑龍江江口的海岸、島嶼,涵蓋庫頁島,混同江(黑龍江)以南;即清代吉林將軍管轄的範圍。
直隸全圖
直隸全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題〈直隸全圖〉,墨書圖上;描繪直隸省所轄十一府、六直隸州、十七州、一百三十二縣等行政區劃及境內山川、河道及湖泊之分佈。全圖以計裏畫方的方式繪製,每方百里,方位標於圖之四邊。
黃河下游閘垻圖
黃河下游閘垻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題〈黃河下游閘垻圖〉,圖名依全冊內容而定;由二十幅組成,主要描繪黃河自駱馬湖、洪澤湖迤東至出海口一帶的河道工程圖;各分圖圖題依次為:1. 禹王臺圖一、二;2. 十字河竹絡壩圖三(殘);3. 駱馬湖圖(殘,圖題佚);4. 朱家閘引河圖四;5. 九裏崗埽工圖五、6. 劉老澗石壩、王營減壩圖六;7.
豫省黃河全圖
豫省黃河全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題〈豫省黃河全圖〉,全圖是以黃河順流方向的右岸為圖的上方,座標方位南在上方。圖中涵蓋範圍,右起河南、陝西省交界處潼關,此處為黃河由晉陜高原轉彎流向河南平原;左至江南碭山縣、山東單縣、河南省虞城縣交界處。
山東、直隸、盛京海疆圖
山東、直隸、盛京海疆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題〈山東、直隸、盛京海疆圖〉,主要表現山東、直隸和盛京的沿海形勢與海防要地;全圖範圍起自黃海海州灣贛榆(或疑圖右已佚,不全)至遼東半島南端金州衛,為典型的沿岸海防圖,陸地處於圖面下方,望向海洋;圖面對於沿海州、縣、衛所、堡寨、烽堠、巡司、港灣等軍事單位描繪詳細,另對島嶼、山嶺等自然地形,亦標繪其名
江海全圖
江海全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題〈江海全圖〉,圖中方位以東為上方;圖的下方為中國沿海內陸,面對圖上為渤海、黃海、東海。
安瀾園至尖山起座道裏圖說:第三站
安瀾園至尖山起座道裏圖說:第三站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題〈安瀾園至尖山起座道裏圖說〉,全圖十四摺,自右向左展開;圖中以路線的進行為依據,座標方位隨路線前進而變化。覆蓋範圍如「圖說」:「自安瀾園(浙江.海寧州)起陸路,經海神廟出春熙門至鎮海塔(嘉興府海鹽縣界)」、全程「計陸路四十五裏」。
廣州城珠江灘景圖
廣州城珠江灘景圖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圖題〈廣州城珠江灘景圖〉系以圖中內容擬訂;全圖以實景方式描繪廣州珠江上帆檣林立及沿岸商號、夷館的分佈。珠江沿岸在圖面一線展開,故也無法考慮方位的問題。圖中生動的繪出江邊民居生活及分佈在珠江灘邊的中外商行。
鹽城縣鬥龍港、新洋港間會勘圖
鹽城縣鬥龍港、新洋港間會勘圖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圖題訂稱〈鹽城縣鬥龍港、新洋港會勘圖〉系據其內容而定;全圖為淮安府鹽城縣所轄鬥龍港、新洋港間河、海塘、港灣及部分軍事布署的分佈圖。圖中未附圖例、比例,方位以紅簽墨書於圖的四沿,采南上、北下;全圖東至海,西抵縣治西18 裏的岡門鎮止,北與阜寧縣界,南鄰興化縣。
靖江營汛境輿圖
靖江營汛境輿圖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圖題紅簽已殘佚,據圖中內容訂稱〈靖江營汛境輿圖〉;全圖不附圖例、比例,方位與相鄰界縣裏程注記於圖沿四周,采南上、北下。圖中以線條及簡單的形象表現靖江營各處營汛、河道及港灣的分佈;圖中九處貼記墨書紅簽,其中一處或為殘缺不全的圖題,圖沿四周注明靖江縣與相鄰縣之道裏。
鎮海水師營汛圖
鎮海水師營汛圖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圖題〈鎮海水師營汛圖〉系以圖中內容擬訂;全圖不附圖例、比例,方位標示於圖沿四周,采北上、南下。圖中以形象描繪寧波府城、鎮海縣城、山丘、海塘、河道、島嶼及臺汛;鎮海縣原名定海縣,康熙27 年(1686)五月舟山島設治,賜名定海縣,而以舊定海為鎮海縣。
昌石水師營內外洋輿圖
昌石水師營內外洋輿圖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圖題紅簽已殘,據圖中內容訂稱〈昌石水師營內外洋輿圖〉;圖中不附圖例、比例,方位注記於圖沿四周,采北上、南下。圖中以形象描繪象山縣城、衛所城及島嶼,同時配合文字說明。
處州府屬全境塘汛輿圖
處州府屬全境塘汛輿圖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圖題〈處州府屬塘汛全境輿圖〉系以其內容擬訂;全圖不附圖例、比例及方位,但據圖沿四周相鄰府、縣的注記及境內各縣的分佈,全圖座標采北下、南上。
泉州府輿地圖說
泉州府輿地圖說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冊舊題《福建省海防圖》,題名與內容不符;依全冊內容擬定《泉州府輿地圖說》。圖冊一圖一說,全冊二十九圖,二十八說(其中府城與附郭縣晉江縣分屬兩圖,附全府總說);圖中不注比例和方位。
山東運河全圖
山東運河全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題〈山東運河全圖〉題於裝圖的木匣上;本圖座標運河東岸為上,圖卷由右(南)向左(北)展開;圖中說明「山東運河南自江南邳州交界黃林莊起,北至直隸景州交界柘園鎮止,共計一千一百二十五裏零一百八十步」。全圖以披麻皴法青綠設色繪製山巒、以立面形象繪製城池、關口及營汛;河道則平面敘述。
閩省鹽場全圖
閩省鹽場全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題〈閩省鹽場全圖〉書於圖後「跋」;本圖卷「序」、「跋」分別出現了菩薩保與覺羅雅爾哈善(? –1759),這是關係本圖繪者的直接史料;菩薩保何人?爭議較多。
兩淮鹽場及四省行鹽圖
兩淮鹽場及四省行鹽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本圖無圖題,圖的左上方墨書圖文;圖題〈兩淮鹽場及四省行鹽圖〉系采圖上方圖說所暫訂。圖說敘述兩淮鹽船行運路線及淮南二十場、淮北三場采鹽分銷情況。圖說解釋對淮鹽分布及產銷路線,記載相當清楚。原圖右側殘破、局部裂損,圖中部分亦褪色。
皇朝一統輿地全圖
皇朝一統輿地全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題〈皇朝一統輿地全圖〉,系描述清中葉前的全國政區疆域;圖左上方有識文,詳述本圖始末及範圍:「皇朝康熙、乾隆兩朝,內府輿圖外間流布絕少,陽湖孝廉董方立(1791–1823,董祐誠,字方立)精心仿繪,複博稽掌故,旁羅方志。自乾隆以來州縣之改更,水道之遷異,皆參校確實,而署之以道光二(1822)年為斷。
盛京輿地全圖
盛京輿地全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題〈盛京輿地全圖〉,以形象描繪清朝盛京所轄的範圍,其中分屬奉天將軍、奉天府、錦州府、白都納將軍、寧古塔將軍、黑龍江將軍等單位,所轄的山川地貌、城鎮、道路、邊牆及驛站之間的道路里程;另盛京外柳條邊的範圍亦詳細描繪。在鴨綠江、圖門江東岸清與朝鮮國的沿邊,均注記了城鎮防守據點。
江南海塘圖
江南海塘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原圖題〈江蘇海岸圖〉,擬改訂〈江南海塘圖〉,系依其內容而定;全圖以長江以南的江蘇南部海岸為主。圖中視讀由右至左,全圖沿海岸向北延伸,海的方位始終在圖的上方;而不考慮地圖中實際方位。圖中涵蓋範圍,右起浙江獨山,左至江蘇太倉州、昭文縣界。圖中描繪松江府(今江蘇省松江縣)及太倉州所轄海塘修繕工程情況。
湖北省長江、漢水堤工圖
湖北省長江、漢水堤工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原圖題〈長江圖〉墨書於圖背,與內容不符;檢視圖中內容,擬訂〈湖北省長江、漢水堤工圖〉。本圖視讀自右向左展開,圖中方位座標西在圖右、南方在上;全圖範圍西起川、鄂交界的湖北省巴東縣,東至鄂、贛交界的黃梅縣;南抵洞庭湖,北至湖北德安府安陸縣、雲夢縣一帶。
大清分省輿圖
大清分省輿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冊題名《大清分省圖》或依內容而訂,補記於書套封面,其上後補鈐「和順齋制」;圖冊由總圖、盛京和直隸等十八省圖組成,共十九幅。各圖不注圖名、未標圖例及計裏方格。圖中以細字注記部分地區的歷史掌故或傳說。圖內的山脈、沙漠用形象繪法的方式表現,黃河、長江之線條過寬,不符合整體比例,河道亦不標示名稱。
天地圖
天地圖
國會圖書館地理地圖部(Library of Congress, Geography and Map Division.)
圖冊封面題署《廣輿圖》,但其圖冊〈弁言〉作「天地圖」;圖冊的內容與形式以羅洪先(1504–1564,字達夫,號念菴)《廣輿圖》為基礎而作刪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