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39761個藏品
陶拍子
陶拍子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泥質,灰色,下部有磨光痕,可能為製作陶器所使用的器具。
陶紡輪
陶紡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圓形黑陶餅,中央有一細孔,邊緣有壓紋一週,形如一車輪,沾塵少許,正面微拱起,反面亦有壓紋一週,邊微殘,深灰色。
陶紡輪
陶紡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圓形黑陶餅,中央有一細孔,邊緣有壓紋一週,形如一車 輪,沾泥少許,正面微拱起,色呈微灰。
陶紡輪
陶紡輪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圓形陶餅,中央有一細孔,沾塵少許,形如一車輪,邊呈圓轉角,暗紅色微灰。
陶簋
陶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大口、歛腹、圈足、圓底。泥質、輪製。橫斷面如半圓形,口唇成平面的向外,腹壁自口愈往下愈漸收歛。獸首後黏。腹飾二帶紋飾,上層為直立細繩紋,下層為三角紋,填以直立細繩紋,足飾弦紋二。製成方法為,在泥坯上先拍上繩紋,然後劃出帶與葉的邊界再將不需要的繩紋刮去。
陶鬲
陶鬲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分襠鬲,鬲口作斜平面,唇翻向外,敞口,頸部不明顯,圓腹,袋足,襠面作曲線形。細泥加砂,內表及外表為橙黃色,裡部微紅,砂粒是白色的石英。範製,或許是先用表面具繩紋的陶或木範製成腹部與足部,然後再在輪盤上製成口部。
陶簋
陶簋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侈口、歛腹、圓底、圈足,褐色,泥質,輪製。外表及內表皮皆為褐色,裡部色微灰。橫斷面如半圓形,口唇成平面的向外,腹壁自口愈往下愈漸收歛。腹各飾三角紋二圈,填以細繩紋,間以弦紋二道。紋飾的製作方法為,在泥坯上先拍上繩紋,然後劃出帶與葉的邊界再將不需要的繩紋刮去。
陶觚
陶觚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形制與銅觚大體相同,長腹,侈口如喇叭口形,平底,下有座,座形如高圈足式。粗體,中腰,足飾弦紋一道,細泥質,輪製,色灰。內外表皮上部經打磨,打磨時間是在泥坯尚未曬乾之時,打磨痕成小平面由上而下的直立著。
銅鈴
銅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弧形凹口鈴,頂透空,上接半圓形環,一側扉,壁間有一小孔。兩面皆有細線淺浮雕之紋飾。身如筩狀上小下大,橫斷面中廣而兩端尖,上有鈕,鈕外邊與體的兩邊成連續的曲線形,體兩旁各有翼棱,口部曲向上,舞間中空。
銅鈴
銅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弧形凹口鈴,頂透空,上接半圓形環,兩側各有一扉。身如筩狀上小下大,橫斷面中廣而兩端尖,上有鈕,鈕外邊與體的兩邊成連續的曲線形,體兩旁各有翼棱,口部曲向上,舞間中空。
陶爵
陶爵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深腹、有鋬、無柱、束頸、圓底,下具角形三實足,口前有流,後形圓。深灰色,泥質,輪手製兼有,先在輪盤製成一圓底罐狀,然後用手把一邊口捏成流狀,爵足與鋬則是手製以後再按部位黏合的。
陶爵
陶爵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深腹、有鋬,下具角形三實足,有流尾,口上無柱,圓底。泥質,內外表皮不平滑,保有手製捏痕,足的外表存有刮削痕。外表及內表皮為灰色,裡部為淺灰色。
陶豆
陶豆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淮式豆,胴作半圓球形,圓底錯口,缺蓋,無耳。輪製,細泥質,色灰,無紋飾。
中華文蛤
中華文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面作灰白色,外面淺黃色,外面有紅褐色紋,殼之末端的外面經人工磨平,上有一穿。
蚌鋸
蚌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用天然的厚蚌殼一邊加以磨製,一邊刻成鋸齒刃。背部已殘,圓邊,齒細小而密皆已殘斷,末端不齊或殘。
蚌鋸
蚌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用天然的厚蚌殼一邊加以磨製,一邊刻成鋸齒刃。背部齊邊,左右經磨過之痕跡顯著,齒細小,排列密齊,一部已殘斷,末端齊,邊經磨過。
礪石
礪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細砂岩,褐色,成長方板狀,或殘,各邊不齊,厚度不勻齊,一面裂去兩薄層。一面有用過的磨擦痕。
蚌鋸
蚌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用天然的厚蚌殼一邊加以磨製,一邊刻成鋸齒刃。僅一中段,兩端斷去,背部圓邊,已殘,齒似稀大,猶存兩齒中間的刻槽。
蚌鋸
蚌鋸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用天然的厚蚌殼一邊加以磨製,一邊刻成鋸齒刃。僅蚌鋸之末端。背部已殘,成刀刃狀,齒稀大,已磨鈍,末端有磨過痕跡,但不齊。
礪石
礪石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細砂岩,褐色。已殘斷,成長方塊狀,兩邊齊平,一面剝裂去半層,一面較平、光滑,似被磨過。
中華文蛤
中華文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內外作淺褐色,外面有紅褐色紋。
蛤殼
蛤殼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已殘,內外作淺褐色,外面有紅褐色紋。
殘骨器
殘骨器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殘骨器,由獸橈骨製成。長柱形,帶兩穿,已殘斷。
麋鹿角料
麋鹿角料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乃一麋鹿角先從叉角處鋸斷,又鋸去一支的上端,別一枝的尖端已殘。角表面有刀削與刀切痕數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