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92個藏品
蘇州彈詞:開篇--戰長沙
蘇州彈詞:開篇--戰長沙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7年7月25日第二屆民間藝人音樂會演出。蘇州彈詞用蘇州方言說唱的彈詞。蘇州彈詞在體裁上為散文和韻文結合,並以敍事為主,代言為輔。以“說噱彈唱”為主要藝術手段,表演上注意模擬各種類型的人物。有忠孝結義的故事以及落難公子與小姐在後花園私密的事情。此處演唱的是開篇戰長沙。
京韻大鼓
京韻大鼓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7年7月25日第二屆民間藝人音樂會演出。京韻大鼓的唱腔屬於板腔體,可分為慢板、快板、垛板、住板。京韻大鼓具有半說半唱的特色,唱中有說,說中有唱。所以,唱詞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現在都演變為說書,最具代表的鼓界大王劉寶全,目前演唱的都是他留下的本子。
游龍戲鳳
游龍戲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游龍戲鳳>,則是明朝正德王與民女李鳳的相戀故事。話說正德王微服下江南,於龍鳳店與李鳳相遇,兩人隨即墮入愛河,正德王並冊立李鳳為妃。後來因太后所阻,兩人曾一度分離,然一雙有情人幾經艱苦,終成眷屬。
才子佳人(17之8)
才子佳人(17之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傳統歌仔戲有一出名劇描述才子佳人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叫做「雜細記」,男主角因家道中落淪為「貨郎」,而與富家千金相識。「雜細」即婦女用的女紅針線、胭脂水粉等化妝品,以及一般家庭衛浴用品肥皂、毛巾等。
才子佳人(17之7)
才子佳人(17之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青燕歌仔戲團所演出的「才子佳人」。在高搭的舞台上,文武場分別設在舞台的左右兩側,影像當中可以看到、聽到所使用的樂器包括:懸掛的鑼、堂鼓、梆子、嗩吶等。演員的服飾、身段,與京劇所使用及呈現的並無二致。唸白雖然以閩南語發音,但聲腔仍以官話的方式來處理。呈現了不同劇種之間互動交融的表演型態。
才子佳人(17之1)
才子佳人(17之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青燕歌仔戲團所演出的「才子佳人」。在高搭的舞台上,文武場分別設在舞台的左右兩側,影像當中可以看到、聽到所使用的樂器包括:懸掛的鑼、堂鼓、梆子、嗩吶等。演員的服飾、身段,與京劇所使用及呈現的並無二致。唸白雖然以閩南語發音,但聲腔仍以官話的方式來處理。呈現了不同劇種之間互動交融的表演型態。
才子佳人(17之5)
才子佳人(17之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戲劇的劇目演出同時也反映著民眾的社會角色與日常生活作息,白天的演出配合祭典,而祭儀常由男性主導,女性則忙於家務或接待賓客,因此觀眾以男性居多,演出劇目多為歷史劇,排場比較中規中矩,多三國志、楊家將等武戲多的劇目。
才子佳人(17之2)
才子佳人(17之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一段的影像紀錄,對於青燕歌仔戲團所演出的「才子佳人」這齣戲當中,出場亮相的武生有著完整的描述,配合著鑼鼓與嗩吶的節奏和旋律,演員的身段動作顯示著這個劇團有著良好的表演訓練以及演出的經驗。
才子佳人(17之4)
才子佳人(17之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仔戲在二十世紀初左右產生,一直到192年,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歌仔戲即風靡了全台灣。本島之外,並轟動到閩南和南洋的閩南語社會。在海外,歌仔戲所用的歌仔調被稱為「台灣調」,歌仔戲也被稱為「台灣戲」。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節目內容以中國民間的傳說典故為主軸,如唐詩李商隱所作「雲母屏風獨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為創作背景的【嫦娥】。以獨特、優美的藝術魅力馳譽全球的敦煌壁畫【飛天】。
戴粹倫編審之《國民中學音樂科教科書》第三冊版權頁
戴粹倫編審之《國民中學音樂科教科書》第三冊版權頁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國民中學音樂科教科書》第三冊,編審主任委員為戴粹倫,1985年8月由國立編譯館出版(第11版)。此為版權頁。
戴粹倫編著之《初中音樂》第三冊封面
戴粹倫編著之《初中音樂》第三冊封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初中音樂》第三冊,戴粹倫、張錦鴻合編,1964年9月由世界書局出版。此為封面。
呂炳川 參與之「中國民族音樂週」系列活動中照片
呂炳川 參與之「中國民族音樂週」系列活動中照片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3
1983年8月18-24日在臺北市舉行的「中國民族音樂週」系列活動中,於濟南路臺大校友會館由呂炳川主持的一場討論會。右起為:鄭德淵、呂炳川、魏德棟,中立攝影者為李哲洋。
「鄧昌國逝世七週年紀念音樂會」節目單
「鄧昌國逝世七週年紀念音樂會」節目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8
「鄧昌國逝世七週年紀念音樂會」節目單。
張福興與玲瓏會演出會員合影
張福興與玲瓏會演出會員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2
1925年2月1日在玲瓏會第二回演出後,張福興(前排左一)與演出會員合影於臺北醫專講堂。
張清郎指導音樂會節目單
張清郎指導音樂會節目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6
由張清郎、鄭仁榮指導暨指揮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學生的「臺灣藝術歌曲之夜」,是為了慶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五十周年校慶,以及師大藝術節系列音樂會。
男中低音張清郎獨唱會「舒伯特藝術歌曲之夜」節目單
男中低音張清郎獨唱會「舒伯特藝術歌曲之夜」節目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7
為紀念舒伯特二百周年誕辰,張清郎於國家演奏廳舉行「舒伯特藝術歌曲之夜」演出聯篇歌曲《冬之旅》。
郭聯昌 於國家音樂廳
郭聯昌 於國家音樂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6
梁在平〈琴箏之夜〉節目表
梁在平〈琴箏之夜〉節目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7
〈琴箏之夜〉,1987年11月13日、14日分別於中正文化中心國家音樂廳與演奏廳演出,由臺北市中國琴箏研究會主辦。此為節目表。
梁在平舉辦之〈箏樂觀摩會〉演出程序表
梁在平舉辦之〈箏樂觀摩會〉演出程序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4
〈箏樂觀摩會〉,1984年11月3日於臺北市南海路國立藝術館舉行,臺北市中國琴箏研究會主辦,旨為紀念梁蔣希嫻夫人。此為演出程序表。
蕭滋指揮學生鋼琴協奏曲之夜節目單內容
蕭滋指揮學生鋼琴協奏曲之夜節目單內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6
1966年6月15日,蕭滋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指揮「蕭滋教授學生鋼琴協奏曲之夜」節目單內容。 演出曲目: 1.A大調鋼琴協奏曲 K.414 (作曲者:莫札特,演出者:汪露萍) 2.D大調鋼琴協奏曲 (作曲者:海頓,演出者:張瑟瑟)
〈梁在平教授古箏欣賞會〉節目表
〈梁在平教授古箏欣賞會〉節目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92
〈梁在平教授古箏欣賞會〉,1992年8月31日於臺北市實踐堂舉行,由中華古箏學會主辦,臺北市立國樂團協辦。此為節目表。
蕭滋指揮學生鋼琴協奏曲之夜節目單封面
蕭滋指揮學生鋼琴協奏曲之夜節目單封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6
1966年6月15日,蕭滋在國軍文藝活動中心指揮「蕭滋教授學生鋼琴協奏曲之夜」節目單封面。
李淑德和楊瓊珍於音樂會後合影
李淑德和楊瓊珍於音樂會後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8年李淑德和楊瓊珍,於臺北國立藝術館舉行全場奏鳴曲音樂會。左為李淑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