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98個藏品
陳慶松抄寫之北管牌子〈一江風〉
陳慶松抄寫之北管牌子〈一江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抄寫之北管牌子〈一江風〉。
陳慶松 扮仙戲《新金榜》之工尺譜
陳慶松 扮仙戲《新金榜》之工尺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扮仙戲《新金榜》之工尺譜。
「第二屆民間藝人演奏會」後,陳慶松與兒子鄭水火參觀中國文化大學
「第二屆民間藝人演奏會」後,陳慶松與兒子鄭水火參觀中國文化大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7
1977年7月26日「第二屆民間藝人演奏會」後,陳慶松與兒子鄭水火參觀中國文化大學。
陳慶松 於竹南五穀廟前演奏八音
陳慶松 於竹南五穀廟前演奏八音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2
1982年5月18日,於竹南五穀廟前演奏八音。左起陳慶松、徐仁昌。
陳慶松葬禮,義務幫忙的八音界同行
陳慶松葬禮,義務幫忙的八音界同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葬禮,義務幫忙的八音界同行。吹嗩吶者左起:黃金熀、彭宏男、葉金河、彭新財,孝男陳增財(前)、孝孫鄭榮興(後)等。
莊胡樺與陳慶松之孫子鄭榮興合影
莊胡樺與陳慶松之孫子鄭榮興合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4年,莊胡樺與鄭榮興合影,陳慶松葬禮即為莊胡樺主持。
陳慶松弟弟張慶光五十一大壽 全家福
陳慶松弟弟張慶光五十一大壽 全家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67年11月,張慶光五十一大壽全家福。
陳慶松使用之嗩吶「柱子」(浸子)
陳慶松使用之嗩吶「柱子」(浸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使用之嗩吶「柱子」(浸子)。
陳慶松葬禮,釋教「弄鈸」儀式
陳慶松葬禮,釋教「弄鈸」儀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葬禮,釋教「弄鈸」儀式。
陳慶松遺留之嗩吶
陳慶松遺留之嗩吶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遺留之嗩吶。
陳慶松的生父陳阿房,在張寶源為戶主的戶籍謄本上記載其為「同居寄留人」,職業為「奏樂師」
陳慶松的生父陳阿房,在張寶源為戶主的戶籍謄本上記載其為「同居寄留人」,職業為「奏樂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的生父陳阿房,在張寶源為戶主的戶籍謄本上記載其為「同居寄留人」,職業為「奏樂師」。
陳慶松的筆跡
陳慶松的筆跡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於1950年時的筆跡。
戶籍謄本記載陳慶松本名張慶松
戶籍謄本記載陳慶松本名張慶松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戶籍謄本記載陳慶松本名張慶松,為了讓陳慶松姓張,父親欄未記載陳阿房之名。
陳慶松 客家八音曲目〈雪花飄〉手抄本
陳慶松 客家八音曲目〈雪花飄〉手抄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客家八音曲目〈雪花飄〉手抄本,以簡譜方式記載的工尺譜。
陳慶松 客家八音曲目〈三句半〉手抄本
陳慶松 客家八音曲目〈三句半〉手抄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客家八音曲目〈三句半〉手抄本。
陳慶松收藏之「苗栗新樂軒」手抄本
陳慶松收藏之「苗栗新樂軒」手抄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收藏之「苗栗新樂軒」手抄本。
陳慶松抄錄之藥方
陳慶松抄錄之藥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抄錄之藥方。
陳慶松 客家八音曲目手抄本
陳慶松 客家八音曲目手抄本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客家八音曲目手抄本。
陳慶松妻子鄭美妹五十歲生日家族合照
陳慶松妻子鄭美妹五十歲生日家族合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鄭美妹五十歲生日家族合照。
陳慶松 於苗栗縣頭份鎮東庄里演奏《三仙會》
陳慶松 於苗栗縣頭份鎮東庄里演奏《三仙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2
1982年4月27日晚上,於苗栗縣頭份鎮東庄里演奏《三仙會》。左起鄭榮興,陳慶松、鄭天送(前)、王順能、葉金璋。
新竹義民節「豬公比賽」冠軍得主請演八音,陳慶松吹嗩吶
新竹義民節「豬公比賽」冠軍得主請演八音,陳慶松吹嗩吶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新竹義民節「豬公比賽」冠軍得主請演八音,陳慶松吹嗩吶(中),右後方為得獎的豬公。
六歲的鄭榮興常與祖父陳慶松一同出場演奏
六歲的鄭榮興常與祖父陳慶松一同出場演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59年,六歲的鄭榮興常與祖父陳慶松一同出場演奏,圖為陳慶松教授鄭榮興練習楊琴。
陳慶松與孫子鄭榮興、大弟子郭鑫桂合照
陳慶松與孫子鄭榮興、大弟子郭鑫桂合照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中)與孫子鄭榮興(右)、大弟子郭鑫桂(左)合照。
陳慶松難得西裝筆挺至相館照相
陳慶松難得西裝筆挺至相館照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陳慶松(中)難得西裝筆挺至相館照相,左為孫子鄭榮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