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478個藏品
雨後庭院
雨後庭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簪纓」,是深坑的古名。近年來,深坑國中及深坑國小的國樂團在台北縣及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逐漸嶄露頭角,成績斐然。「深坑」已經成為台灣國樂發展之生力軍。兩年來,深坑國中小於暑假舉辦聯合音樂會,紮實及充滿創意熱情的演出形式及內容,每每帶給觀眾驚艷的感受,也讓團員留下深刻美好的回憶。
林沖夜奔
林沖夜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全曲分五段:[引子]散板-[憤慨]慢板-[夜奔]小快板-[風雪]快板-[上山]廣板。作者選用昆曲音樂的腔調同時融合西方作曲技法,刻劃了林沖英雄落難、滿腔憤恨、頂風踏雪、戰勝險阻、逼上梁山的豪情壯舉。
共君斷約
共君斷約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演唱者有八年學習經驗。曲詩內容為陳三五娘半夜約會所唱。
懇明台
懇明台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此曲由華聲社學員演唱錄音。本曲詩為《郭華》本事,為包公審郭華時,二人對唱之辭。
照見我(曲詩)
照見我(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套曲排列:〈錦板風餐北.照見我〉〈錦板.自劉郎〉〈錦板.自爹媽〉〈錦板.自我子〉〈錦板.你去多多〉,管門:五空管。本套指辭悉取自《白兔記》劉智遠與李三娘故事,首四節為李三娘汲水時與井邊自嘆,第五節為〈井邊會〉中李三娘與咬臍兒的對答唱段。
見汝來
見汝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套曲排列:〈二調一封書.見汝來〉〈二調一封書.勸公主〉〈長滾大迓鼓.花嬌報〉〈北青陽.切得阮〉,管門:四空管。本套指辭悉取自《朱弁》故事,為〈花嬌報〉中幾近完整的唱段。
輕輕行
輕輕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指套排列:〈二調十三空•輕輕行〉〈二調西江月落長滾鵲踏枝•輕輕行〉,管門:四空管。本套曲詩「司馬相如與卓文君」故事,全套為文君思念相如之辭。
見汝來(曲詩)
見汝來(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見汝來(次齣)
見汝來(次齣)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唱唸。
輕輕行(曲詩)
輕輕行(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金井梧桐(曲詩)
金井梧桐(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為著命(曲詩)
為著命(曲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管音樂傳統詞曲 吳昆仁先生唱唸。
才子佳人(17之15)
才子佳人(17之1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演員是戲劇表演的主要元素。劇情的鋪陳、舞台上的唱唸作表都是由演員來呈現,因此演員的唱腔、演技是演出成敗的關鍵。歌仔戲演員多來自貧苦家庭。演員入戲班之前,團主必須無息貨款給駐團演員,日後再由演出費中扣除,或離團時全數歸還,這種由團主支借的無息貸稱為「班底銀」。
才子佳人(17之11)
才子佳人(17之1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上了舞臺的老歌仔表演型態依舊保持唱多白少的歌仔風格,但劇目內容,已經由片段 散齣的滑稽戲發展成為全本戲碼。
才子佳人(17之13)
才子佳人(17之1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仔戲的特色在其通俗性,包容性與自由性。歌仔戲的音樂唱腔多為民間流行的歌謠小調,故事情節是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表演內容老嫗能解、雅俗共賞。歌仔戲唱唸皆使用閩南白話,並富有地方性色彩,舞台上所呈現的,都是我們所熟悉的一切,因此使我們感到自然、親切,為一般民眾所接受。
才子佳人(17之16)
才子佳人(17之1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自曹雪芹批評“千部共出一套”後,才子佳人小說一時成為反面藝術創作典型,由此,它曾經的輝煌歷史也變得模糊,不為人們所熟知,這大大影響了人們對它們的文學史研究和文學史評價。其實,曹雪芹要在《紅樓夢》中大力地批評才子佳人小說,就說明它曾經很有影響力,因此,描述才子佳人小說的興盛情況很有必要。
才子佳人(17之14)
才子佳人(17之1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仔戲是結合台灣各種戲曲、音樂為一體的表演藝術,歌仔戲在發展過程中吸收北管、南管、九甲戲和民間歌謠等音樂曲調,引進京戲鑼鼓點和武打動作,使用北管曲牌、服飾、妝扮和福州戲的軟體彩繪布景,並愛用各劇種的戲碼、身段、道具、樂器,發展成一種兼容並蓄內容豐富的新劇種。
才子佳人(17之10)
才子佳人(17之10)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裝扮」本地歌仔戲本身並沒有化粧箱,更沒有化粧師,也沒有戲服;由於是「醜扮」,戲裡男性角都以日常的服裝為主,祇有旦角需要打面(化粧)抹粉點胭脂還得穿女性服裝。除了旦角頭戴珠花頭飾,紮綢巾,身著女性服飾外,男性演員有時頭上戴個斗笠就上臺表演,因此又有了「經笠仔班」的外號。
才子佳人(17之12)人
才子佳人(17之12)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仔戲音樂是建立於「民間歌謠」及「說唱藝術」的基礎上,通過無數民間藝人的創作發展起來,並將民間說唱音樂的戲劇性提高,最後加入身段及其表演元素,形成一個新劇種。故歌仔戲的音樂不僅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它與地方的語言、民間音樂及風土民情皆有密切關聯。
子弟戲:販馬記(13之13)
子弟戲:販馬記(13之1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施和鄭文教基金會贊助、靈安社支持之下,由文化大學(當時為文化學院)戲劇系學生所演出的北管戲。
騎著毛驢去趕集
騎著毛驢去趕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曲用木琴表現出新疆維吾爾族少女詼諧輕快的情緒,一路歡樂地輕揚皮鞭趕著毛驢去市集,把少數民族音樂特色表現無遺。
西秦王爺
西秦王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西秦王爺,又稱「郎君爺」,被尊稱為戲曲的祖師爺,與「田都元帥」 同為戲曲之守護神。西秦王爺即唐玄宗,在其執政的三十年間,政治修明,史稱「開元之治」。昇平日久,玄宗皇帝醉心歌舞樂曲,在後宮建造戲台,網羅天下精英作曲排演,盛極一時。唐玄宗因而被戲曲界尊稱為開山祖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