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30個藏品
臺中醫院
臺中醫院
余立
臺中醫院附近民權路街景,工人正在拆除民權路十七戶違建,前有工程人員。
義務勞動
義務勞動
余立
1962年的柳川與成功路柳橋,圖中可見市民在乾季時將河道當作晒衣場。後方建築為日治時代社立設立之中尊寺常盤授產部,建於1924年,提供裁縫職訓練與記頻服務,戰後廢寺改為中區區公所。寺旁有清真館招牌。
義務勞動
義務勞動
余立
1962年臺中市實施國民義務勞動,組織民眾疏濬柳川,岸上小廟錫壽宮疑為今北屯區聖壽宮的前身,右有一頭水牛。1943年頒布的國民義務勞動法規定成年男子每年必須服公共勞役80小時,該法於1979年廢止。
義務勞動
義務勞動
余立
1962年臺中市實施國民義務勞動,組織民眾疏濬柳川,著西裝者為臺中縣長邱欽洲。1943年頒布的國民義務勞動法規定成年男子每年必須服公共勞役80小時,該法於1979年廢止。
義務勞動
義務勞動
余立
1962年臺中市實施國民義務勞動,組織民眾疏濬柳川,遠處河道中有一臺重型機具。1943年頒布的國民義務勞動法規定成年男子每年必須服公共勞役80小時,該法於1979年廢止。
義務勞動
義務勞動
余立
1963年臺中市實施國民義務勞動,組織民眾疏濬柳川,臺中縣長邱欽洲視察現場。1943年頒布的國民義務勞動法規定成年男子每年必須服公共勞役80小時,該法於1979年廢止。
義務勞動
義務勞動
余立
1963年臺中市實施國民義務勞動,組織民眾疏濬柳川,臺中縣長邱欽洲視察現場。1943年頒布的國民義務勞動法規定成年男子每年必須服公共勞役80小時,該法於1979年廢止。
柳川
柳川
余立
中港路(臺灣大道)柳橋,東側有中油標誌、太陽堂、相命、威力強等招牌,遠方有靈震宮。
義務勞動
義務勞動
余立
1962年柳川一景,圖中可見市民在乾季時將河道當作晒衣場。
柳川
柳川
余立
柳川沿岸吊腳樓一景。1949年後大陸移民來到臺中,部分棲身於綠川、柳川沿岸,克難搭建起吊腳樓。遠方尖頂建築為臺中區合會公司辦事處(今臺灣企銀臺中分行)。
柳川
柳川
余立
疑為吊腳樓日常民居一景,一名婦女疑正在燒金紙,身邊圍繞著三名孩童。
中山柳橋
中山柳橋
余立
1962年中山柳橋改建中,圖中央道路為中山路柳橋東岸,後方可辨識出永安旅社、黃婦產科、日新旅社、仁華專染社、富美洗染鋪等店家招牌。
中山柳橋
中山柳橋
余立
1962年中山柳橋改建完成,舉辦落成典禮,地方民眾到場觀禮,畫面前排老者身著傳統漢服,桌上備有紀念禮品。
中山柳橋
中山柳橋
余立
1962年中山柳橋改建完成,臺中市長邱欽洲出席中山柳橋落成典禮致辭,右後方有「臺中市中區中山柳橋落成典禮程序」海報,左二為市長邱欽洲。
中山柳橋
中山柳橋
余立
1962年中山柳橋改建完成,臺中市長邱欽洲出席中山柳橋落成典禮致辭,右後方有「臺中市中區中山柳橋落成典禮程序」海報。
中山柳橋
中山柳橋
余立
1962年中山柳橋改建完成,臺中市長邱欽洲出席中山柳橋落成典禮致辭,右後方有「臺中市中區中山柳橋落成典禮程序」海報。
中山柳橋
中山柳橋
余立
1962年中山柳橋改建中,右後方沿岸建築為柳川週邊為容納都市人口增長衍生出的吊腳樓。
中山柳橋
中山柳橋
余立
1962年中山柳橋改建完成,臺中市中區地方人士參與落成典禮。
柳川
柳川
余立
中山柳橋正在改建中,兩側為吊腳樓。
林森路下游
林森路下游
余立
林森路柳川下游建橋工程。
林森路下游
林森路下游
余立
林森路柳川下游建橋工程。
林森路下游
林森路下游
余立
林森路柳川下游建橋工程。
林森路下游
林森路下游
余立
林森路柳川下游建橋工程。
林森路下游
林森路下游
余立
林森路柳川下游一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