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814個藏品
男上衣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衣為黑絨布製成,為夾衣裡為藍色布製,已經剪裁,對襟,有四排紐扣,每排三隻,紐扣的形式為漢式,以小珠綴成。衣左右裾角有小珠綴成的人形裝飾。
木盒
木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蓋:圓盤形,中央雕一人頭,人頭外圈繞以蛇、成三匝、其最外一 匝即為蓋緣。蛇頭自外圈伸向內,蛇頭尖端正對人面下額,有雙鼻及嘴,身部仍有象徵百步蛇紋之斜四邊形紋。 器身:花紋又可分為三段,上段與下段均為一浮彫蛇繞成圈,蛇形與蓋部同。中段為十四個彫刻人頭相連成圈,其大小略參差,但形狀則大致相似。
人像板
人像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一武裝人像,足下彫有對稱蛇,並彫一人頭於兩蛇頭之間。人像之上彫有二黨徽。 白木板上端起178公分範圍內,漆以黑色底,用刀陰刻一隻卷圓的蛇,蛇下面是一尊正立、雙手叉腰的人像。圖形塗以紅色及黑色顏料。 此件為重號兩件中之一。
刀與鞘
刀與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刀身為鐵製,柄為木製,可分四段:柄頂以銅條嵌成直線狀。第二,四段為貝殼銅釘,釘入木中,第三段以銅片嵌成正倒相間人頭共四個,刀箍遺失,以鐵絲扭成,另加一銅版。
木雕坐凳
木雕坐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長約100公分的大型坐凳,由一塊長方形的木頭中間與底部挖空做成,側面均雕有豐富的圖案,圖案依內容來說可以分成三部分,最左邊是拿著獵槍,帶著獵狗狩獵梅花鹿的情形;中間是四個獵人抓住倒斃的鹿,最左邊的人也持有獵槍;最右邊的圖畫著一個拿刀的男人在出草,位於他左方的男人頸子已被割斷
刀與鞘
刀與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刀 刀身與柄皆為鐵製,柄成圓形。鞘 鞘面有三塊銅片,其上以釘釘成點狀,連成人形,三銅片間有銅絲盤成的花紋。鞘背為鏤彫一蛇,蛇身有齒紋,鞘邊線刻齒狀花紋,鞘末端呈蛇頭形,護手一面光滑,另一面有二人頭,頭頂有兩頭蛇為飾。
陶罐
陶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這是任先民先生在民國46年間於屏東縣進行排灣族陶壺調查時,所見到的唯一一件雙唇陶壺,為平和村頭目蔣秀菊家所收藏,四個帶眼圓圈室表是頭目家祖先的人頭,據當時任先生調查,在陶壺上意義有涉及「人」的圖紋實屬少見。
銀鍊背袋
銀鍊背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由黑色直紋布料製成,略呈上寬下窄的四方形。袋分二層。袋正面靠左右兩側,各飾有一個大的直立人像,人像雙手插腰,兩腿外側排了四個小人形。蓋之正中央有一個人像形,人像兩旁各有一隻鹿,腳下有一個有雙手的人頭形。
木雕板
木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板上有二個戴蛇冠的人形浮彫,左右分立在鋸形浮彫的上面,在人形浮彫的上面有二條盤成圓形的蛇,蛇頭相對。在蛇與人形浮彫的中間有一個獸形彫刻,兩人像中間有兩個類似山鹿的浮彫,全板以綠色為底,人像分別分段塗以黑、白、綠、黃四色。蛇以黃色為底,頭及連貫菱為黑色,獸形浮彫一黑二黃。
盤蛇木雕板
盤蛇木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全板以紅色為底,板底為鋸形的浮彫,闊約2.5cm,其上的浮彫自左至右為蛇冠人頭一;黃身白斑山鹿一,頭朝前向左;黃身黑斑山鹿一,頭朝後向右;蛇冠人頭一;黃身黑斑山鹿一,頭朝前向左;蛇冠人頭二,蛇頭朝外。其中蛇形冠為黃身黑格,人頭為頭髮黑色,眉鼻紅色,臉黃色。
刀與鞘
刀與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鞘面以三條狹的鐵片條攔成,鞘面尖端浮刻一蛇頭像。鞘面鏤雕一彎曲的上下二頭的蛇,蛇身刻有菱形紋,護鞘高3.0cm、長12.3cm、寬1.9cm,突起成一立體三角形,護鞘左面刻有四個並排之人頭像。
刀與鞘
刀與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刀柄以銅釘,釘銅片於木柄上為飾紋,柄底及左右邊銅片貼釘之。刀柄間有一銅箍。 鞘面稍短,上端浮彫缺腿立體人像,兩隻鹿、立體人像和山貓,鞘背浮彫男女立體人像各一,鞘頭有鞘箍,鞘末端呈蛇頭形。
巫師道具箱
巫師道具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道具箱表面漆紅色,正面上半部浮刻二盤蛇,各盤一人頭,下半部浮刻二背像的全身鹿。道具箱的左面雕一人像,一手往上舉,一手挾一人頭。右面一全身人像,二手向上作半舉起狀,在其腋下各有一鹿頭。背面用黑顏色畫二人像。道具箱有一抽蓋,上浮刻一人像,左手半舉起,右手放於左裙上。
佩刀(連鞘)
佩刀(連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刀為鐵打製成,單刃,插入木柄中,外加鐵環固牢。木柄上刻花葉,半圓,圓等圖案。柄橫截面呈六邊形。用八根釘子釘住一鐵片。鞘背為木製,以四鐵條組成鞘面,二條並行橫走,二條相合呈正反二凹形。鞘末端二側釘鐵皮,呈蛇頭狀,上鑲鐵皮,鞘上端二孔穿麻製鞘帶。
陶甕
陶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陶甕統稱為djilung,而djilung又分為多種,有較高貴的家傳古陶甕叫做dredretan,有較近代的平地交易的古甕pangsiljan(耳甕)、djupeneq(大酒甕)、liljualjuas(荷蘭甕)等種類繁多。
陶甕
陶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陶甕統稱為djilung,而djilung又分為多種,有較高貴的家傳古陶甕叫做dredretan,有較近代的平地交易的古甕pangsiljan(耳甕)、djupeneq(大酒甕)、liljualjuas(荷蘭甕)等種類繁多。
陶壺
陶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壺內有稻穀(約一把量),壺身有破洞.口部及器身均有破損,圈足全部脫落,花紋可分三段,最外一環為陰刻的鋸齒形花紋,鋸齒之內有不規則之凹點印紋;中為一環浮塑的不整齊的弧狀波浪紋,連接於一浮塑圓圈上,弧狀波浪及圓圈上,又施以斜線印紋,內環則為三排梯形方格紋,上狹下寬向四面展開成輻射狀,每隔一方格,又加以印
皮槍彈袋
皮槍彈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為皮製呈黑色,袋口、二側蓋邊緣以皮條穿紮。袋蓋下緣左右各有一皮環,可套於下緣的二個角,二皮環的末端均繫於蓋的下緣。蓋下緣中央繫一銅孔用皮條綁在蓋上,皮條他端穿過袋底再打一個結,其長度足以使袋蓋全部打開。
皮槍彈袋
皮槍彈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袋為皮製,呈黑色,可置九個子彈。袋口、袋二側與袋帶邊緣均以皮條穿紮。袋蓋上穿以皮條,左側皮條成環狀,可套於袋左下方。右側皮條自蓋右下端點出蓋,經袋右下側一小孔出。該袋末端打結,防止脫落,其長足以使蓋全部打開。袋左突出一袋而三個結而長61cm的皮袋。
側柱
側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石板屋內柱子,本部落說法頂著中樑者稱為cukes(主柱)高度較高,中樑以外的柱子稱之為padrarulj(側柱)高度較矮,材質石木皆有,貴族家屋內的柱子通常都雕有祖先像或圖騰。此件依高度(160cm)判斷應該是側柱,也明顯看出柱子上方處有凹槽,即是安置橫樑處。
巫師道具箱
巫師道具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kanupitj通常是女巫師裝入祭儀器物的箱袋。這個kanupitj上方連結的網袋已遺失。裡面置放物有: cuqelalj (豬骨)、erilj(山豬皮)、siqunu (小刀)、zaqu(巫珠)等。
口琴盒
口琴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口琴族名叫laljilalj,是外來傳入的金屬樂器,過去算是稀有物件,也成為炫耀與自娛娛人樂器,部落長者也有人會吹奏。口琴盒通常也是雕紋精美的精品,例如此盒有生動的百步蛇紋、魚紋和蝦紋呈現。
木雕枕頭
木雕枕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過去部落人有以木頭為枕的習慣,尤其是老人家一定要有sangel不然無法入睡。sangel當然也會因社會階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貴族通常有雕入紋樣。說明由佳平部落策展人Adrucangalj Taluviljav莊德才先生提供。 備註:2020年《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展件。
木雕板
木雕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此vincikan a valji是原部落領袖家所有(2019年12月田調記錄),部落領袖家屋內陳設幾乎全以精緻木石雕品裝飾,通常雕刻內容有:百步蛇紋、人形紋、人頭紋、水鹿紋或幾何紋等。而一般百姓家屋內則不可有太多雕紋,否則會被timimitim(糾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