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輿萬國全圖[韓國實學博物館藏摹本]
明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 年),義大利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到達廣東肇慶,編制《山海輿地全圖》,由王絆首刻於肇慶。萬曆二十九年(1601 年),利瑪竇抵京師獻圖,深受明神宗喜愛。此圖後經多次重繪,最後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 年),由太僕寺少卿李之藻出資刊行,刻印於北京,改曰《坤輿萬國全圖》。萬曆三十六年(1608 年),明神宗下詔摹繪十二份,傳於現世,原本可能隨葬明定陵。《坤輿萬國全圖》原為六幅,後來裝裱為一幅。此圖在地理學和製圖學界具有重要位置。經多次翻印摹抄,影響深遠。
該圖由橢圓形主圖、四角圓形小圖與中文附注文字組成。主圖為世界全圖,顯示了五大洲的相對位置,中國居於圖的中心;山脈用立體形象,海洋刻畫出密密的波紋;南極洲畫得很大。在該圖的空隙處填寫了與地名有關的附注性說明,其中兩篇為利瑪竇署名,介紹地球知識與西洋繪圖法。主圖採用的是等積投影,經線為對稱的弧線,緯線為平行直線。右上角有九重天圖,右下角有天地儀圖,左上角有赤道北地半球之圖和日、月食圖,左下角有赤道南地半球之圖和中氣圖,另有量天尺圖附於主圖內左下方。全圖的文字,大約可以分為五類:一是地名,有 1114 個地名;二是題識,有利瑪竇、李之藻、吳中明、陳民志、楊景淳、祁光宗共 6 篇;三是說明,包括全圖、九重天、四行論、晝夜長短、天地儀、量天尺、日月蝕、中氣、南北二半球等的說明;四是表,有總論橫度裡分表、太陽出入赤道緯度表;五是附注,對各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進行解說。[1]
該地圖除了原刻本之外還有 1603 年刻本(此版名《兩儀玄覽圖》)、1608 年明宮廷摹繪本、日本摹繪本等。
此版各大洋中繪有 16 世紀不同類型的帆船 (商船)9 艘,且各不相同。在各個海域中,又繪有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 15 種。南極大陸也繪有陸上動物 8 種,有犀牛、大象、獅子、鴕鳥等等。其中有翼獸相比南京博物院藏彩繪本口中多了食物。
[1]參考:介紹參考:鄒振環撰《神和乃囮:利瑪竇世界地圖的在華傳播及其本土化》(《安徽史學》2016 年第 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