嗩吶

嗩吶

典藏者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八音」是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聲音。客族由中原地區不斷遷徒至廣東梅縣等一帶縣份,因走過的地方多,客家人便不斷地吸收各地的民間音樂,再加上自己原有的風格,逐漸演變成一種特殊的曲調,即稱之為「客家八音」。

「客家八音」最重要的功能是宴饗、迎賓與祭祀,而演奏的形態則分為「鼓吹」與「弦索」兩種。其中「鼓吹」又稱為「吹場」,乃以嗩吶為主,鑼鼓為輔。其演奏的曲目大部分是傳統曲牌,以北管曲牌居多,小部分南管及其他地方音樂的曲牌。「弦索」也分為兩類,一為絲竹合奏,多用於典禮場合,演奏內容多為唱腔、民間小曲等;另一則以嗩吶為主,絲竹為輔,演奏內容大部分是民間小曲、傳統大曲以及客家採茶戲等。

嗩吶,客語稱笛仔(tag eˋ),形似喇叭,又稱鼓吹,目前客家八音所使用的嗩吶前面七個音孔,後面有一個音孔,其音孔的距離是勻孔,所以吹出的音律並非平均律。嗩吶,是客家八音中最主要的客家音樂,民間樂隊演奏時不可或缺的樂器。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嗩吶
典藏者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內容描述

「八音」是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八種聲音。客族由中原地區不斷遷徒至廣東梅縣等一帶縣份,因走過的地方多,客家人便不斷地吸收各地的民間音樂,再加上自己原有的風格,逐漸演變成一種特殊的曲調,即稱之為「客家八音」。

「客家八音」最重要的功能是宴饗、迎賓與祭祀,而演奏的形態則分為「鼓吹」與「弦索」兩種。其中「鼓吹」又稱為「吹場」,乃以嗩吶為主,鑼鼓為輔。其演奏的曲目大部分是傳統曲牌,以北管曲牌居多,小部分南管及其他地方音樂的曲牌。「弦索」也分為兩類,一為絲竹合奏,多用於典禮場合,演奏內容多為唱腔、民間小曲等;另一則以嗩吶為主,絲竹為輔,演奏內容大部分是民間小曲、傳統大曲以及客家採茶戲等。

嗩吶,客語稱笛仔(tag eˋ),形似喇叭,又稱鼓吹,目前客家八音所使用的嗩吶前面七個音孔,後面有一個音孔,其音孔的距離是勻孔,所以吹出的音律並非平均律。嗩吶,是客家八音中最主要的客家音樂,民間樂隊演奏時不可或缺的樂器。

物件類別
文物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