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淮鹽河圖

兩淮鹽河圖

作者
林天人
典藏者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圖題〈兩淮鹽河圖〉系以圖中內容擬定。全圖殘佚,僅存運河以東至泰州、興化一線,運河以西稍完整,南至泰州鹽河南,北至淮安府;基本上為揚州府所轄及淮安府部分。圖中未附比例、圖例,方位采南上、北下。圖繪內容以形象描繪,府、縣各城均繪圖表示;山巒、寺廟及村莊聚落也以圖繪表現,運河在本圖偏右非常明顯的縱貫。圖中分別在運河沿線、興化縣、羊毛灣等地,有七處文字注記私鹽販運經由道路或籲文武官員合力緝私,說明本圖為查緝私鹽的官繪地圖。但本圖部分殘缺,或疑遺失的部分為淮安府一帶;淮、揚地區即湘鄂贛地區的「淮界」,清代國家鹽稅總收入一半來自兩淮,而兩淮三分之二的稅收來自淮界。
但是官鹽在此地的銷量,卻只是產量的一半而已(方志遠,〈明清湘鄂贛地區的「淮界」與私鹽〉,收於《中國史經濟研究》,2006 年,第三期);鹽產大部分淪為私鹽。同治九年(1870)十月署鹽政魁玉(?-1884)奏:「江蘇淮、揚兩府,逼近場灶(鹽場),凡產鹽之區,鹽價極賤」(王定安等重修,《兩淮鹽法志》,卷62,〈運轉門.緝私四〉);鹽價既賤,而為了避稅及運費,當地便形成私鹽的集散中心。道光28 年(1848)2 月25 日,兩江總督李星沅(1797-1851)呈「奏為淮南課引繁重甲於天下,歷來籌銷之法固在緝私,亦在輕本;商本較輕,轉運自便等由」(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檔081215)即是為針對這個問題;但是私鹽卻是始終無法解決的問題。
圖中注記文字所示地點與《兩淮鹽法志》載嘉慶七年(1802)七月運司曾燠(1759-1831)陳「各省回空糧船南下自淮至江,每有不法梟徒收販私鹽,……淮安南北實為私鹽囤積要區,……自浦河之禦黃壩至寶應高郵一帶,港汊繁多,內通場灶,外達運河六閘以內,至泰州中間通江之道,不少均系私鹽出沒要處……」(《兩淮鹽法志》,卷60,〈運轉門.緝私二〉)雖大致相符,但這是明清以來兩淮鹽梟販私的管道;因此,仍難據此確定本圖的繪製年代。不過,從圖中所反應的運河河事,或可判斷圖繪年代。圖中高郵「子嬰雙閘」,原為子嬰壩;系乾隆四年(1739)建雙閘而改稱。其次,高郵州境內的「運河五壩」(昭關壩、南關新壩、南關大壩、五裏中壩、車邏大壩),圖中昭關壩、南關新壩未見,直至乾隆22 年(1757)均建為壩(《續行水金鑒》,卷71,〈運河水〉);圖中亦不見乾隆26 年(1761)建置的車邏鎮(《大清一統志》,卷97,〈揚州府二〉);判斷本圖或為乾隆22 年前後所繪。
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黃淮河圖〉(平圖020874)、淮河圖〉(平圖020875-020876)、〈黃淮河圖〉(平圖020874)、〈黃運河工程圖〉(平圖020891-020190)、〈江甘泰三州縣屬金灣閘下至泰州天池應濬運鹽河道河圖〉(軍機檔附圖018026)、〈籌開淮北新鹽河情形圖〉(軍機檔附圖038723)及美國國會圖書館藏〈兩淮鹽場及四省行鹽圖〉(gm 71005050)對應研究。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兩淮鹽河圖
其他名稱
其他名稱: 

Map of the Salt-transport Canals in Jiangsu Province

其他名稱: 
其他名稱: 

A map of part of the Grand Canal, between Hwaegan foo and Tae chow.

典藏者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內容描述

圖題〈兩淮鹽河圖〉系以圖中內容擬定。全圖殘佚,僅存運河以東至泰州、興化一線,運河以西稍完整,南至泰州鹽河南,北至淮安府;基本上為揚州府所轄及淮安府部分。圖中未附比例、圖例,方位采南上、北下。圖繪內容以形象描繪,府、縣各城均繪圖表示;山巒、寺廟及村莊聚落也以圖繪表現,運河在本圖偏右非常明顯的縱貫。圖中分別在運河沿線、興化縣、羊毛灣等地,有七處文字注記私鹽販運經由道路或籲文武官員合力緝私,說明本圖為查緝私鹽的官繪地圖。但本圖部分殘缺,或疑遺失的部分為淮安府一帶;淮、揚地區即湘鄂贛地區的「淮界」,清代國家鹽稅總收入一半來自兩淮,而兩淮三分之二的稅收來自淮界。
但是官鹽在此地的銷量,卻只是產量的一半而已(方志遠,〈明清湘鄂贛地區的「淮界」與私鹽〉,收於《中國史經濟研究》,2006 年,第三期);鹽產大部分淪為私鹽。同治九年(1870)十月署鹽政魁玉(?-1884)奏:「江蘇淮、揚兩府,逼近場灶(鹽場),凡產鹽之區,鹽價極賤」(王定安等重修,《兩淮鹽法志》,卷62,〈運轉門.緝私四〉);鹽價既賤,而為了避稅及運費,當地便形成私鹽的集散中心。道光28 年(1848)2 月25 日,兩江總督李星沅(1797-1851)呈「奏為淮南課引繁重甲於天下,歷來籌銷之法固在緝私,亦在輕本;商本較輕,轉運自便等由」(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檔081215)即是為針對這個問題;但是私鹽卻是始終無法解決的問題。
圖中注記文字所示地點與《兩淮鹽法志》載嘉慶七年(1802)七月運司曾燠(1759-1831)陳「各省回空糧船南下自淮至江,每有不法梟徒收販私鹽,……淮安南北實為私鹽囤積要區,……自浦河之禦黃壩至寶應高郵一帶,港汊繁多,內通場灶,外達運河六閘以內,至泰州中間通江之道,不少均系私鹽出沒要處……」(《兩淮鹽法志》,卷60,〈運轉門.緝私二〉)雖大致相符,但這是明清以來兩淮鹽梟販私的管道;因此,仍難據此確定本圖的繪製年代。不過,從圖中所反應的運河河事,或可判斷圖繪年代。圖中高郵「子嬰雙閘」,原為子嬰壩;系乾隆四年(1739)建雙閘而改稱。其次,高郵州境內的「運河五壩」(昭關壩、南關新壩、南關大壩、五裏中壩、車邏大壩),圖中昭關壩、南關新壩未見,直至乾隆22 年(1757)均建為壩(《續行水金鑒》,卷71,〈運河水〉);圖中亦不見乾隆26 年(1761)建置的車邏鎮(《大清一統志》,卷97,〈揚州府二〉);判斷本圖或為乾隆22 年前後所繪。
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黃淮河圖〉(平圖020874)、淮河圖〉(平圖020875-020876)、〈黃淮河圖〉(平圖020874)、〈黃運河工程圖〉(平圖020891-020190)、〈江甘泰三州縣屬金灣閘下至泰州天池應濬運鹽河道河圖〉(軍機檔附圖018026)、〈籌開淮北新鹽河情形圖〉(軍機檔附圖038723)及美國國會圖書館藏〈兩淮鹽場及四省行鹽圖〉(gm 71005050)對應研究。

物件類別
地圖
其他內容描述
徵引書目: 

方志遠,〈明清湘鄂贛地區的「淮界」與私鹽〉,收於《中國史經濟研究》,2006 年,第三期。
王定安等重修,《兩淮鹽法志》,卷62,〈運轉門.緝私四〉。
《兩淮鹽法志》,卷60,〈運轉門.緝私二〉。
《續行水金鑒》,卷71,〈運河水〉。
《大清一統志》,卷97,〈揚州府二〉。

數量: 

1幅

板式類型: 

彩繪

材質: 

紙本

色彩: 

彩色

主題: 
主題: 
主題: 
語文: 

漢文

尺寸: 

65×104公分

作者
資料撰寫: 
林天人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清乾隆22年(1757)前後
創建地點
典藏地點: 
英國
描繪地點: 
揚州府
描繪地點: 
淮安府
識別碼
A104000028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