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叡理牧師與巴克禮牧師

偕叡理牧師與巴克禮牧師

作者
王柳鋐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左一)與巴克禮牧師(Rev. Thomas Barclay, 1849-1935)合影。
巴克禮牧師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是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及語言學家。1875年6月抵達臺灣後,隔年便合併「傳道者速成班」及「傳教者養成班」,創辦了臺南大學(神學校),且長期擔任校長,培育無數教會人才。巴克禮在臺灣也積極推動以羅馬字母拼寫的「白話字」,因為他認為白話字短時間可學會,又可正確傳達聖經或其他內容,適合推廣給未受教育的人士學習。1885年巴克禮創辦了以白話字刊行的《臺灣府城教會報》,不僅用以傳播福音,同時也記錄了清末、日本時代及二戰後初期的臺灣社會實況。《臺灣府城教會報》白話字版一直發行到1969年,對宣教的貢獻極大,也為臺灣社會發展做了詳盡的記錄。此外,巴克禮於1913年開始,在英國聖經公會的委託下,也著手重譯馬雅各醫師(Dr. James Laidlaw Maxwell, M.A, M.D. 1836-1921)1873年所完成的《白話字新約聖經》,重譯本於1916年5月付梓,此本白話字聖經幫助了無數的信徒。
馬偕日記裡記載馬偕與巴克禮兩人見面的次數不到10次,大多在1890年之前,其中包括數次在臺南會面、以及巴克禮路經淡水前來拜訪。但僅有最後一次1897年9月23日曾提及拍照一事:「巴克禮一家人和我們在一起,還幫我們拍照」。畫面中兩位的年紀亦與1897年的年代相符,或許真為當時所拍攝的照片。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偕叡理牧師與巴克禮牧師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內容描述

照片為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左一)與巴克禮牧師(Rev. Thomas Barclay, 1849-1935)合影。
巴克禮牧師生於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是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及語言學家。1875年6月抵達臺灣後,隔年便合併「傳道者速成班」及「傳教者養成班」,創辦了臺南大學(神學校),且長期擔任校長,培育無數教會人才。巴克禮在臺灣也積極推動以羅馬字母拼寫的「白話字」,因為他認為白話字短時間可學會,又可正確傳達聖經或其他內容,適合推廣給未受教育的人士學習。1885年巴克禮創辦了以白話字刊行的《臺灣府城教會報》,不僅用以傳播福音,同時也記錄了清末、日本時代及二戰後初期的臺灣社會實況。《臺灣府城教會報》白話字版一直發行到1969年,對宣教的貢獻極大,也為臺灣社會發展做了詳盡的記錄。此外,巴克禮於1913年開始,在英國聖經公會的委託下,也著手重譯馬雅各醫師(Dr. James Laidlaw Maxwell, M.A, M.D. 1836-1921)1873年所完成的《白話字新約聖經》,重譯本於1916年5月付梓,此本白話字聖經幫助了無數的信徒。
馬偕日記裡記載馬偕與巴克禮兩人見面的次數不到10次,大多在1890年之前,其中包括數次在臺南會面、以及巴克禮路經淡水前來拜訪。但僅有最後一次1897年9月23日曾提及拍照一事:「巴克禮一家人和我們在一起,還幫我們拍照」。畫面中兩位的年紀亦與1897年的年代相符,或許真為當時所拍攝的照片。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徵引書目: 

黃彰輝,《巴克禮與台南神學院》

徵引書目: 

《教會史話018 台灣的巴克禮》

徵引書目: 

《教會史話020 巴克禮推動白話字(賴永祥)》

徵引書目: 

台灣聖經公會資料室,《白話字聖經的由來》

徵引書目: 

《馬偕日記》

語文: 

中文

作者
資料撰寫: 
王柳鋐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897
貢獻者
審訂: 
王榮昌
相關人物: 
相關人物: 
識別碼
AUP000363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