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那卡那富族服飾

卡那卡那富族服飾

典藏者
臺南市札哈木會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卡那卡那富族男子族服】
1.tikuru(上衣):
(1)正面:以外紅內藍,頸口繩可繫綁,腰內繩從外繞腰側後綁於腰背,讓衣服內裡外翻。
(2)背面:以藍、白、橘、紅、黃、綠六條帶色,順序不可調整。其意涵有二,一為每條顏色代表一個家氏族;二為族人於楠梓仙溪流域看到美麗的顏色,無法捕抓而別上衣服。
2.′angici vankavuka (腰繫皮褲):早期皮褲為動物之鹿皮,因時代演進,今為仿皮;繫綁腰帶以紅褐色鑲嵌為主,腰褲下則以淺褐皮色,並繫綁於小腿肚上下位置。
3.sarai(胸袋):正面白底,縫繡上條紋或幾何圖飾,藍色內襯,也有儲物功能。
4.carapung’angici(皮帽):早期皮帽同皮褲皆為動物之鹿皮,因時代演進,今為仿皮;正面及側面色系以全褐色,惟前半帽緣以紅底搭配幾何圖形為底,鑲入貝飾一行或二行不拘。
5.aapungu (羽飾):以三根鷹羽或藍腹鷴毛掛於皮帽後。為成年(18歲)後有功績者,經頭目及各氏族代表討論後,頒贈縫上。
6.vavuni(火器袋):環帶形式,鑲以貝飾及幾何圖形,似皮帽前半緣。掛頸垂於身前,亦可置放小物。
7.angici sapaaniri (皮鞋):係為男性傳統服飾主要配件之一,惟因應行走之方便與舒適性,較多選擇現今鞋類做為穿飾,近代製作多以牛皮、人工皮作為材料。

【卡那卡那富族女子族服】
1.tikuru(上衣):正面、背面,黑白為主色,於衣領緣及衣袖上,分縫上紅綠黃帶環狀流繩或滾邊,近衣袖緣有繡花圖飾(相似於客家族群所使用之花布)。
2.saputu(裙擺):共有 2 片,以黑色為底,彩色細條滾邊於左右及底部,裙襬中間以彩色橫式 3-5 條不等方式呈現,2 片裙襬環繫於左右各 1 邊腰後側,左右不拘。
3.sarapikina(肚兜):白色為底,上下緣縫飾紅橘等色之幾何或帶曲狀圖形;上繩繫於頸後,下繩繫於腰後。
4.vuku(腰帶):通常以紅白底色花布為主,相似於客家族群所使用之花布,兩端形漸成尖狀,尖狀形邊縫飾彩色小毛球及流蘇(流蘇毛線通常為紅黃色參雜)。
5.tatavu(腿包):黑色為底,縫飾紅黃綠條帶與左、右及底邊相隔10至15公分,繫於小腿上緣。
6.siapucu navungu (頭巾):以紅色為底,並於兩端縫入三段橫式之幾何圖形,以及彩色小毛球(毛球顏色如同頭飾之綠、紅、黃、橘四色,且相同顏色之毛球不可擺在一起)鑲縫於底邊。
7.vucuranga(頭飾):上緣毛球以綠、紅、黃、橘四色環繞成圈,且相同顏色之毛球不可擺在一起,下緣釘墜亮片、珠珠鑲嵌成圈。

原住民傳統智慧創作保護資訊網(2022年9月29日)。公告版-申請書說明書圖說-卡那卡那富族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1050511000027卡H000013。https://www.titic.cip.gov.tw/public/order/1041027000009/text/yxsx%20no%20cou%20%E7%94%B7%E5%A5%B3%E5%82%B3%E7%B5%B1%E6%9C%8D%E9%A3%BE-%E7%94%B3%E8%AB%8B%E6%9B%B8%E8%A1%A8.pdf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卡那卡那富族服飾
典藏者
臺南市札哈木會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著作財產權人: 
孔賢傑(族群代表)
授權聯絡: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授權聯絡: 
孔賢傑(族群代表)
內容描述

【卡那卡那富族男子族服】
1.tikuru(上衣):
(1)正面:以外紅內藍,頸口繩可繫綁,腰內繩從外繞腰側後綁於腰背,讓衣服內裡外翻。
(2)背面:以藍、白、橘、紅、黃、綠六條帶色,順序不可調整。其意涵有二,一為每條顏色代表一個家氏族;二為族人於楠梓仙溪流域看到美麗的顏色,無法捕抓而別上衣服。
2.′angici vankavuka (腰繫皮褲):早期皮褲為動物之鹿皮,因時代演進,今為仿皮;繫綁腰帶以紅褐色鑲嵌為主,腰褲下則以淺褐皮色,並繫綁於小腿肚上下位置。
3.sarai(胸袋):正面白底,縫繡上條紋或幾何圖飾,藍色內襯,也有儲物功能。
4.carapung’angici(皮帽):早期皮帽同皮褲皆為動物之鹿皮,因時代演進,今為仿皮;正面及側面色系以全褐色,惟前半帽緣以紅底搭配幾何圖形為底,鑲入貝飾一行或二行不拘。
5.aapungu (羽飾):以三根鷹羽或藍腹鷴毛掛於皮帽後。為成年(18歲)後有功績者,經頭目及各氏族代表討論後,頒贈縫上。
6.vavuni(火器袋):環帶形式,鑲以貝飾及幾何圖形,似皮帽前半緣。掛頸垂於身前,亦可置放小物。
7.angici sapaaniri (皮鞋):係為男性傳統服飾主要配件之一,惟因應行走之方便與舒適性,較多選擇現今鞋類做為穿飾,近代製作多以牛皮、人工皮作為材料。

【卡那卡那富族女子族服】
1.tikuru(上衣):正面、背面,黑白為主色,於衣領緣及衣袖上,分縫上紅綠黃帶環狀流繩或滾邊,近衣袖緣有繡花圖飾(相似於客家族群所使用之花布)。
2.saputu(裙擺):共有 2 片,以黑色為底,彩色細條滾邊於左右及底部,裙襬中間以彩色橫式 3-5 條不等方式呈現,2 片裙襬環繫於左右各 1 邊腰後側,左右不拘。
3.sarapikina(肚兜):白色為底,上下緣縫飾紅橘等色之幾何或帶曲狀圖形;上繩繫於頸後,下繩繫於腰後。
4.vuku(腰帶):通常以紅白底色花布為主,相似於客家族群所使用之花布,兩端形漸成尖狀,尖狀形邊縫飾彩色小毛球及流蘇(流蘇毛線通常為紅黃色參雜)。
5.tatavu(腿包):黑色為底,縫飾紅黃綠條帶與左、右及底邊相隔10至15公分,繫於小腿上緣。
6.siapucu navungu (頭巾):以紅色為底,並於兩端縫入三段橫式之幾何圖形,以及彩色小毛球(毛球顏色如同頭飾之綠、紅、黃、橘四色,且相同顏色之毛球不可擺在一起)鑲縫於底邊。
7.vucuranga(頭飾):上緣毛球以綠、紅、黃、橘四色環繞成圈,且相同顏色之毛球不可擺在一起,下緣釘墜亮片、珠珠鑲嵌成圈。

原住民傳統智慧創作保護資訊網(2022年9月29日)。公告版-申請書說明書圖說-卡那卡那富族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1050511000027卡H000013。https://www.titic.cip.gov.tw/public/order/1041027000009/text/yxsx%20no%20cou%20%E7%94%B7%E5%A5%B3%E5%82%B3%E7%B5%B1%E6%9C%8D%E9%A3%BE-%E7%94%B3%E8%AB%8B%E6%9B%B8%E8%A1%A8.pdf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主題: 
類型: 
參展記錄: 

《府城原味衣衣情》臺灣原住民族服飾文化特展

創建時間
入藏時間: 
2022
拍攝時間: 
2022
創建地點
來源地點: 
高雄市那瑪夏區的達卡努瓦里、瑪雅里
典藏地點: 
臺南市札哈木會館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