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蘭族織布機

噶瑪蘭族織布機

典藏者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噶瑪蘭族完整的織布機組成包括:pawez(腰固定帶)、ngatipan(夾布軸)、nequs(梭杼)、beRina(打緯板)、Rusun(挑紗棒)、neka(順紗弓形棒)、lilizan(綜絖棒)、qesisan(經紗軸等)物件。傳統的布匹是用苧麻或香蕉絲的材料織成,其織具採台灣原住民常用的水平背帶式織布機,織布在噶瑪蘭族傳統中是女性專屬的工作,男性禁止觸碰女性的織布工具。織布可分為兩個部分,先透過整經架整理出經、緯線,再運用織布機,將植物纖維紡織成布。織布時的姿勢是單人兩腿平伸席地而坐,兩腳底撐住於經紗軸上,將腰固定帶繞過腰際繫於夾布軸的兩端,調整正在紡織的布面與身體間的距離,使整個織布架固定起來,接著必須使用穿梭杼、打緯板、挑線棒、順紗弓形棒、綜絖棒等組件,依序左右穿梭,才能使緯線和經線交織成密密的十字形布面。

原件資訊: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文物典藏登錄資料表
引用文獻:花蓮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數位典藏(2022年9月29日)。典藏文物/水平式背帶織布機組。https://abda.hl.gov.tw/Artifact/Detail/106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噶瑪蘭族織布機
其他名稱
本名: 
典藏者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授權聯絡: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內容描述

噶瑪蘭族完整的織布機組成包括:pawez(腰固定帶)、ngatipan(夾布軸)、nequs(梭杼)、beRina(打緯板)、Rusun(挑紗棒)、neka(順紗弓形棒)、lilizan(綜絖棒)、qesisan(經紗軸等)物件。傳統的布匹是用苧麻或香蕉絲的材料織成,其織具採台灣原住民常用的水平背帶式織布機,織布在噶瑪蘭族傳統中是女性專屬的工作,男性禁止觸碰女性的織布工具。織布可分為兩個部分,先透過整經架整理出經、緯線,再運用織布機,將植物纖維紡織成布。織布時的姿勢是單人兩腿平伸席地而坐,兩腳底撐住於經紗軸上,將腰固定帶繞過腰際繫於夾布軸的兩端,調整正在紡織的布面與身體間的距離,使整個織布架固定起來,接著必須使用穿梭杼、打緯板、挑線棒、順紗弓形棒、綜絖棒等組件,依序左右穿梭,才能使緯線和經線交織成密密的十字形布面。

原件資訊: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文物典藏登錄資料表
引用文獻:花蓮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數位典藏(2022年9月29日)。典藏文物/水平式背帶織布機組。https://abda.hl.gov.tw/Artifact/Detail/106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主題: 
族群: 
參展記錄: 

《府城原味衣衣情》臺灣原住民族服飾文化特展

創建時間
入藏時間: 
2008
拍攝時間: 
2022
創建地點
來源地點: 
花蓮縣(待查)
典藏地點: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識別碼
2008.110311.003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