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旋臂 暗度陳倉?
「巨大」,指的是「環雙星盤」的旋臂特徵,有數光年長。
「有序」,不僅是大旋臂圍繞著兩個中心核,緻密的「微」旋臂也圍繞著大旋臂。
近幾百萬年以來,這個星團逐漸在形成中,現在我們知道,這些大小旋臂狀結構,除了看上去是明顯特徵以外,實際上也具有食物輸送帶的功能,將豢養出質量有太陽幾百倍的大恆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恆星是從雲氣團中誕生的,靠雲氣團的餵養而長大。一個大質量恆星團的前身,也就是一團緻密雲氣。一群恆星一起長大是常見情形。
雲氣團剛形成的時候很散漫,但到了一定階段,雲氣團會呈現細長條形的帶狀結構,是由氣體分子雲組成的一條輸送帶,透過這條輸送帶的掩護,雲氣團外圍的物質就可以有效率地輸送到中心區,然後大質量恆星團形成後,恆星風開始吹散雲氣團剩餘的部分,恆星漸漸形成。本次展覽中的藏品資料,我們提供天文學家透過ALMA望遠鏡獲得熱輻射分佈和分子光譜資料兩種途徑去檢視的圖像,兩者都看到了同樣的大旋臂和微旋臂特徵。
一大團雲氣團在形成恆星時有帶狀結構,是原本已知的,但是要再更仔細一點,真的看到在這些緻密物質匯聚的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需借助更先進的望遠鏡觀測。呂浩宇團隊2015年時用ALMA望遠鏡,是天文史上第一次解析到只有一光年左右大小的旋臂,並且看到在大旋臂裡面的微旋臂。就像在迷霧中發現一道光。他們繼續深究這個星團,並於2019年時透過ALMA望遠鏡獲得新圖像,從新舊圖像的比對中,清楚確認到更多細節;現在,我們幾乎已可以開始扳著指頭算一算:到底有幾個恆星正在形成了。有圖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