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
作者
朱芾亭
|
典藏者
翠薰堂
1.題款「乙亥春日芾亭 寫於雨聲草堂」、鈐印「芾亭」(白文)及「煙雲供養」(朱文)。
2. 本物件為創作於1935年,時值朱芾亭1934年第八回臺展 〈水鄉秋趣〉入選和1936年第十回臺展〈返照〉入選期間所繪製的作品,1935年6月朱芾亭前往廈門、上海、蘇州、杭州與南京進行寫生和研究,從此作題款「乙亥春日」能夠推斷繪製時間應為前往中國之前。畫面採Z字形的蜿蜒構圖,以南畫常見的胡椒點、大混點、暈點表現不同形狀的樹葉,描繪清簡鄉間景致,前景數塊山石及中景茅屋樹林,層次參差,塑造可見鄉間的農村景色,以及皴法描寫的山巒,構成遠離俗世,恬靜隱密的歸隱圖像。
3.朱芾亭(1904-1977)出生於嘉義,本名朱木通。透過畫會的學習、交流、觀摩,以及當時來到嘉義的外師如日本人小室翠雲、代谷耕外、大陸畫家王亞南等人的指導,自第四回臺展以〈公園小景〉首次入選,在日治時期共入選「臺展」五次、「府展」一次 。作品風格偏向以淡彩水墨的風格呈現,主題內容均以郊外村莊的山樹風景為主。此外,朱芾亭熱衷詩詞創作,參與「玉峯吟社」、「鷗社」、「笑園吟社」等詩社活動,朱芾亭並出版過詩集《苔岑集》及遺作《雨聲草堂吟草》。
4. 朱芾亭雖久居嘉義,但也歷經多次遷移,也曾與家人分居,他的畫作大部份並未妥善保存,臺、府展作品至今全部佚失,其他作品在零星收藏於公家機關和私人收藏,國內博物館僅有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山村暮色〉和臺北市立美術館〈筆歌墨舞合輯〉兩件作品留存。
2. 本物件為創作於1935年,時值朱芾亭1934年第八回臺展 〈水鄉秋趣〉入選和1936年第十回臺展〈返照〉入選期間所繪製的作品,1935年6月朱芾亭前往廈門、上海、蘇州、杭州與南京進行寫生和研究,從此作題款「乙亥春日」能夠推斷繪製時間應為前往中國之前。畫面採Z字形的蜿蜒構圖,以南畫常見的胡椒點、大混點、暈點表現不同形狀的樹葉,描繪清簡鄉間景致,前景數塊山石及中景茅屋樹林,層次參差,塑造可見鄉間的農村景色,以及皴法描寫的山巒,構成遠離俗世,恬靜隱密的歸隱圖像。
3.朱芾亭(1904-1977)出生於嘉義,本名朱木通。透過畫會的學習、交流、觀摩,以及當時來到嘉義的外師如日本人小室翠雲、代谷耕外、大陸畫家王亞南等人的指導,自第四回臺展以〈公園小景〉首次入選,在日治時期共入選「臺展」五次、「府展」一次 。作品風格偏向以淡彩水墨的風格呈現,主題內容均以郊外村莊的山樹風景為主。此外,朱芾亭熱衷詩詞創作,參與「玉峯吟社」、「鷗社」、「笑園吟社」等詩社活動,朱芾亭並出版過詩集《苔岑集》及遺作《雨聲草堂吟草》。
4. 朱芾亭雖久居嘉義,但也歷經多次遷移,也曾與家人分居,他的畫作大部份並未妥善保存,臺、府展作品至今全部佚失,其他作品在零星收藏於公家機關和私人收藏,國內博物館僅有國立歷史博物館藏〈山村暮色〉和臺北市立美術館〈筆歌墨舞合輯〉兩件作品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