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面具
典藏者
東京國立博物館
土面即粘土製作的面具。土面出現于繩文時代中期,在繩文時代後期到晚期的北日本及東日本地區多有發現。這件作品製作于繩文時代晚期的日本東北地區。眼睛碩大、特點鮮明的面龐是否讓您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呢?是的,它看起來與大家熟知的遮光器土偶非常相似。就連額頭與面頰上像漩渦一樣的「入組紋」都與遮光器土偶相似。不過土面面部的鼻子渾圓突出,嘴唇的形狀也很清晰,因此或許代表了佩戴面具的人。
這個土面約十公分大小,要戴在臉上似乎有點太小了。上面也沒有穿繩子的孔,內側也幾乎是扁平的,沒法戴在臉上。或許這是在儀式期間用手拿著放在額前的器物吧。
提到繩文時代的祭祀用具,最有名的便是土偶和石棍,但除此以外,我們可以看到繩文人還使用了如此多樣的祭祀用具,寄託著各種各樣的願望。
這個土面約十公分大小,要戴在臉上似乎有點太小了。上面也沒有穿繩子的孔,內側也幾乎是扁平的,沒法戴在臉上。或許這是在儀式期間用手拿著放在額前的器物吧。
提到繩文時代的祭祀用具,最有名的便是土偶和石棍,但除此以外,我們可以看到繩文人還使用了如此多樣的祭祀用具,寄託著各種各樣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