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昌國

鄧昌國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小提琴家|
鄧昌國,小提琴家;1923 年 12 月 16 日出生於福建林森,1992 年 3 月 30 日逝世於美國。 11歲開始自修學拉小提琴,隨後考進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小提琴,並與江文也學習作曲。1947年進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與杜布瓦(Alfred Dubois)學習小提琴,畢業後到里約熱內盧費南德音樂院教授小提琴。返臺後,積極向教育部建議擬定「資賦優異學生出國進修辦法」,培植諸多音樂人才,推動了臺灣本土音樂教育以及國際文化交流的急速躍昇。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鄧昌國
其他名稱
英文名: 

DENG Chang-Guo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小提琴家|
鄧昌國,小提琴家;1923 年 12 月 16 日出生於福建林森,1992 年 3 月 30 日逝世於美國。 11歲開始自修學拉小提琴,隨後考進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小提琴,並與江文也學習作曲。1947年進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與杜布瓦(Alfred Dubois)學習小提琴,畢業後到里約熱內盧費南德音樂院教授小提琴。返臺後,積極向教育部建議擬定「資賦優異學生出國進修辦法」,培植諸多音樂人才,推動了臺灣本土音樂教育以及國際文化交流的急速躍昇。

DENG Chang-Guo was born in Linsen, Fujian in 1923. He started learning the violin at the age of 11 and was eventually accepted in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s Music Department as a violin performance major. He studied composition with Jiang Wen-Ye. He was accepted into the Royal Conservatory of Brussels in 1947, where he studied violin with Alfred Dubois. After graduating he taught violin at the Brazilian Music Conservatory. Deng eventually returned to Taiwan and urge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establish a program for sending talented students abroad to study. He taught and trained numerous musicians, giving impetus to music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strengthening Taiwan’s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s. Deng passed away in the US in 1992.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參考書目: 

盧佳慧。《鄧昌國:士子心音樂情》。台灣音樂館. 資深音樂家叢書。第13冊。宜蘭:傳藝中心,2002。|ISBN 957-01-3097-0

獲獎: 

1957年/教育部 金質藝術獎章

獲獎: 

1980年/哥斯大黎加政府文化部頒贈榮譽獎狀

生平: 

教育世家
1923年出生於福建省,自幼即隨父親鄧萃英在北平長大。鄧萃英畢生教育事業輝煌,曾任各級職員至校長等職,鼓勵學術研究風氣,亦是臺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重要推動者。養成鄧昌國的教育環境,乃具雙重特質,家庭裡充斥著前進開放的思想,但練習背誦論語等古籍,卻是他的學習內容之一。因此,儘管他日後至歐洲學習西方音樂,骨子卻散發濃濃的中國文人氣韻氣質與儒士風采。11歲時,因迷戀小提琴音色,即開始自修拉奏小提琴;1941年以第一名考進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小提琴,並與江文也學習理論作曲。

留學歐陸
1947年進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就讀,當時因有許多知名大提琴家集中在此,故布魯塞爾皇家音樂學院成為歐洲學習提琴最理想之處,而鄧昌國被分發到杜布瓦(Alfred Dubois)門下學習小提琴。杜布瓦是知名比利時作曲家,引導鄧昌國體悟音樂乃發自於靈魂與心的深處,並增加其音樂知識廣度。杜布瓦去世後,鄧昌國轉至匈牙利提琴家蓋特勒(Gertler)門下繼續學習,經大師們指導後的鄧昌國,其琴藝無論在技巧或音樂表現上,皆長足進步,也使他朝向小提琴演奏家之路,走得更穩健踏實。1952年畢業後,到盧森堡國家廣播電臺交響樂團擔任第一小提琴手,隨後到里約熱內盧費南德音樂院教授小提琴。

樂壇推手
1957年返臺後,成立國立音樂研究所並擔任所長,開始邀集音樂學者研究傳統古樂,首開國內研究中國音樂之風;鄧昌國為了激發社會大眾喜愛音樂之情,他主張音樂應以動態與靜態的形式同時並進,故陸續成立中華實驗國樂團、青年管樂團等。1959年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專科(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任期內籌建新的圖書館,大量購買各項藝術專書,介紹最新出版的各國雜誌和理論給學生,還聘請當時因個人開放言論而遭受眾議的許常惠,為臺灣音樂界留下重要人才,並培育不少學子,包括馬水龍、陳澄雄等人。且他特別留意並提攜獨具音樂天份的年輕學子,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發掘名作曲家李泰祥。1960年向教育部建議擬定「資賦優異學生出國進修辦法」,使得當時諸多,如陳必先、林昭亮、胡乃元等人,因而得以在世界各國學習,並有機會展露才華,成為傑出音樂家,這對我國樂壇而言,貢獻斐然。1961年與日本著名鋼琴家藤田梓結為連理,又由於他精通多國外語,故得以發揮所長,協助臺灣從事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及臺灣電視公司交響樂團於1968年創辦,鄧昌國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任團長,提倡演奏風氣,改善臺灣音樂專業環境,在長達半世紀的歲月裡,擔負提升臺灣音樂素養及文化水準的重任。他於1978年擔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首任院長及研究所所長,他的教育理念成為文化大學音樂教育的宗旨與發展目標。他提倡在傳統國樂、音樂學及音樂創作間找尋共通處,進而取得平衡點,終而發揚我國音樂。

社教倡導
鄧昌國除了在提倡音樂教育之見解,有別於一般樂界人士外,更擔任廣播與電視兩種傳媒的重要職位,製作高品質的音樂節目,如「音樂世界」、「音樂之窗」等;也在報章雜誌寫稿、演講,為的是要喚起民眾對音樂與藝術活動的重視與喜愛之心。1984年退休後定居美國,且依然在洛杉磯、舊金山等地組織華人樂隊,引介大陸和臺灣的交響樂作品。他於1991年被宣告罹胰癌末期,當下便把生平珍藏的書、譜、音樂帶及中國古琴,贈予文化大學音樂系。1992年病逝於美國,享年69歲。

領域: 

演奏家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23.12.16
逝世時間: 
1992.03.30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福建省 林森縣
逝世地點: 
美國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M013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