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 聯句
作者
姜一涵
|
典藏者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姜一涵(1926-2018),書寫「散僧入聖境,遊俠歸山林。」二句,並附長跋以表述對於書法與治學的體悟。其書法從隸書入手,參酌篆書結構而帶有繪畫筆趣。透過字與字之間的巧妙配置,讓通篇作品的構成達到盈滿與餘白之間的強烈視覺對比,也體現作者於書法、繪畫、建築等領域能相互貫通與運用,使作品涵容傳統亦別開新貌。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姜一涵(1926-2018),書寫「散僧入聖境,遊俠歸山林。」二句,並附長跋以表述對於書法與治學的體悟。其書法從隸書入手,參酌篆書結構而帶有繪畫筆趣。透過字與字之間的巧妙配置,讓通篇作品的構成達到盈滿與餘白之間的強烈視覺對比,也體現作者於書法、繪畫、建築等領域能相互貫通與運用,使作品涵容傳統亦別開新貌。
136×70(畫心)
姜一涵(1926-2018)生於山東省昌邑市,字雪橋,又字逸中,號青山,1949年進入臺灣師大國文系從牟宗三修習哲學,1970年赴美,先後進入堪薩斯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擔任研究員。歷任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所教授兼系所主任、東海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金門大學榮譽教授、教育部美育委員、考試院典試委員。
此件作品書寫「散僧入聖境,遊俠歸山林。」二句,並附長篇跋文來表述自身對於書法與治學的體悟,跋文內容言道:「散僧、遊俠均從側門入聖境者,從側門入必無定法,且無固定之路徑。予作書治學正門斜道無處不可入、無路不可通。學問求學之道,求其放心而已,放心者將身心百分之百投入而毫不保留。」作者對於國學、書法、繪畫、建築等領域皆有深入研究,並能兼容貫通,體現他在此作中跋文所言。
姜一涵的書法從隸書結體切入,並參酌篆書結構,進而帶有繪畫筆趣。同時透過文字的組構,使字與字之間巧妙配置,而讓通篇作品的構成富有新意。例如作品中「散」字最後一筆的誇張延長,讓「僧」字直接填於下方;「游」字不與首行齊頭書寫,反而留下大片空白。此外,款文亦穿插於主文文字之間,使布局達到「寬可走馬,密不容針」的視覺對比。這些經營與安排,皆可窺見作者既能涵容傳統精隨,又能別開新貌的特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