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風情

臺灣風情

作者
杜簦吟等12人
典藏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建館初期珍藏多幅水墨合作大畫,其中完成於1979年的〈松柏同春〉,由黃君璧(1898-1991)等12位渡臺書畫名家合繪。歷經四十寒暑,參與合繪者均已辭世,國父紀念館於2019年邀集前輩畫家傳承弟子及當代名家,重新創作本幅〈臺灣風情〉合繪大畫,以為紀念,並彰顯「傳承」、「創新」之館務理念。

本畫邀請羅振賢(1946-)擔任召集人,就前輩畫家薪傳弟子一一羅列,並推薦當代傑出花卉、翎毛、走獸畫家,以補上部份前輩畫家一生未曾授徒的傳承缺憾。幾經商討,由梁永斐館長選定12位畫家為參與大畫的創作伙伴。畫作內容為有別於〈松柏同春〉,取得了以臺灣特有種的樹木花草以及翎毛走獸為表現內容的共識,蒙顧問李奇茂教授的認同,並提供加入櫻花鉤吻鮭,更加突顯臺灣特色。

構思內容大方向大致底定之後,隨即邀請最年輕的林章湖(1955-)與陳士侯(1957-)進行試擬草圖,希望他們以年輕世代的思維,提出內容規畫與畫面佈局新境;繼而邀約黃光男(1944-)加入與召集人就草圖商議,調整畫面結構,並進而對樹木、山石、花草、動物、鳥與魚的相關位置稍加定位,同時就參與合作畫家個人專長給予安排負責繪製項目建議;3月中旬梁館長邀集全體合作畫家齊聚一堂,共商草圖增刪意見之後,正式開始繪製本幅大畫。

羅振賢並為繪製過程撰文:

「首先由專擅工筆花鳥走獸的張克齊開筆,主角雲豹氣宇非凡,栩栩如生,傲視山野!這藏身於樹上的稀有動物,似已絕踪,如何復育,值得大家關注!畫壇耆老杜簦吟高齡九十三,仍神采奕奕參與合作,在畫面右下角植山茶花數朵,運筆蒼勁有力,墨韻設色典雅。羅振賢參酌阿里山三代木之造形,藉勢置於雲豹佇立處,寫枯木不朽,象徵綿延不絕之生命力。陳士侯隨後在雲豹尾巴留白處栽上高山杜鵑數叢,鮮豔綻芳,並於枯木旁以工筆寫野百合,白花墨葉,秀麗怡人。

斟酌佈局所需,蘇峯男於雲豹出沒處後方種翠柏如壯漢頂天立地之姿,蒼虯曲勁,枝葉繁茂若碩壯手臂伸向左側,並預留蒼鷹歸來棲息空間,賦色蒼翠典雅。羅芳為呼應場景於左下角置磐石一座,剛強有力,水邊墨深湛然!又於右上角以淡墨鉤勒陡峭山壁比鄰翠柏以增空間層次感。此時畫面大架構已漸成形,擅長工筆與寫意花鳥的戴武光,進入山林情境,審視右下角落,於山茶花間補植蘭花與桂花,蘭白桂黃與紅色山茶花錯落有致,後續雙鉤翠竹並於枯木之前寫上紫色鳶尾花數朵,綻放淡淡清香。下午輪由楊鄂西擔綱,在雲豹下方遍蒔玫瑰、連翹、瓜葉菊、高山杜鵑,顧及花叢之疏密與色彩變化,恰到好處!接續在枯木左前方再增鳶尾花數朵,前景已臻完整。

陳士侯於左側點上色彩亮麗的藍鵲兩隻,一前一後翱遊於山水間,輕盈飄逸,增益活潑氣息。在有限的空間,眼看花草蔓衍,林章湖及時引水入山林,在湍急流水間櫻花鉤吻鮭嬉戲其間,如魚躍龍門般安享悠遊自得之樂!按原計畫在柏樹左側枝幹上提供蒼鷹佇足,考量比例與兇禽猛獸對峙因素,調整為由黃光男招來喜鵲七隻,親密棲息垂枝上,其中一隻害羞,躲到隱密處,仍具七喜之意。耆老李可梅,年方九十一,有太極功底,運腕強勁有力,寫紅梅於雲豹後方,聊聊數筆,蒼勁婉約。來自南投,苦學有成,書畫兼擅的李毂摩拈筆於柏樹右側數點紅花之後蒔嫩竹數叢,另於枯木後方,鳶尾花與雲豹之間寫幾杆翠竹,竹影橫斜,颯颯有聲。之後黃光男於墨竹紅梅間補上白梅增添雅致清芬。蘇峰男待喜鵲棲息後,專程來補上穿插枝葉,掩映得宜。為顧及畫面之完整,羅芳再度為寫右上方山壁而來,以重墨皴染前後峭壁,幾經皴擦點染,與左下方磐石構成相應成趣。羅振賢審勢翠柏與峭壁之間空白處,以淡墨由上左斜而下寫大樹一棵,以增前後空間感。而張克齊也及時現身為他的雲豹美容,足見畫家們為這合作畫的負責與用心,令人由衷敬佩!至此已見遍野百花盛開,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祥和溫馨。 」

時至4月中旬,最後的統整由林章湖、陳士侯、羅振賢3人進行整體渲染與設色點飾,以增聚散、疏密和氣氛的連結,歷經多次整理,終告圓滿完成。〈臺灣風情〉的12名合繪畫者,大都具教授身分或為專業畫家,本作具有更替〈松柏同春〉的薪傳與時代意義,為國父紀念館重要典藏。

款識:臺灣風情。二○一九年己亥季春,總顧問李奇茂暨杜簦吟、李可梅、羅芳、蘇峰男、戴武光、楊鄂西、黃光男、羅振賢、張克齊、林章湖、陳士侯合寫,薛平南治印,李轂摩寫竹並題於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鈐印:李氏。轂摩。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參考資料:羅振賢,〈藝壇薪傳—臺灣風情合繪史畫〉,《館刊第53期》,國立國父紀念館,2019。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臺灣風情
典藏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內容描述

國立國父紀念館於1972年5月16日落成啟用,建館初期珍藏多幅水墨合作大畫,其中完成於1979年的〈松柏同春〉,由黃君璧(1898-1991)等12位渡臺書畫名家合繪。歷經四十寒暑,參與合繪者均已辭世,國父紀念館於2019年邀集前輩畫家傳承弟子及當代名家,重新創作本幅〈臺灣風情〉合繪大畫,以為紀念,並彰顯「傳承」、「創新」之館務理念。

本畫邀請羅振賢(1946-)擔任召集人,就前輩畫家薪傳弟子一一羅列,並推薦當代傑出花卉、翎毛、走獸畫家,以補上部份前輩畫家一生未曾授徒的傳承缺憾。幾經商討,由梁永斐館長選定12位畫家為參與大畫的創作伙伴。畫作內容為有別於〈松柏同春〉,取得了以臺灣特有種的樹木花草以及翎毛走獸為表現內容的共識,蒙顧問李奇茂教授的認同,並提供加入櫻花鉤吻鮭,更加突顯臺灣特色。

構思內容大方向大致底定之後,隨即邀請最年輕的林章湖(1955-)與陳士侯(1957-)進行試擬草圖,希望他們以年輕世代的思維,提出內容規畫與畫面佈局新境;繼而邀約黃光男(1944-)加入與召集人就草圖商議,調整畫面結構,並進而對樹木、山石、花草、動物、鳥與魚的相關位置稍加定位,同時就參與合作畫家個人專長給予安排負責繪製項目建議;3月中旬梁館長邀集全體合作畫家齊聚一堂,共商草圖增刪意見之後,正式開始繪製本幅大畫。

羅振賢並為繪製過程撰文:

「首先由專擅工筆花鳥走獸的張克齊開筆,主角雲豹氣宇非凡,栩栩如生,傲視山野!這藏身於樹上的稀有動物,似已絕踪,如何復育,值得大家關注!畫壇耆老杜簦吟高齡九十三,仍神采奕奕參與合作,在畫面右下角植山茶花數朵,運筆蒼勁有力,墨韻設色典雅。羅振賢參酌阿里山三代木之造形,藉勢置於雲豹佇立處,寫枯木不朽,象徵綿延不絕之生命力。陳士侯隨後在雲豹尾巴留白處栽上高山杜鵑數叢,鮮豔綻芳,並於枯木旁以工筆寫野百合,白花墨葉,秀麗怡人。

斟酌佈局所需,蘇峯男於雲豹出沒處後方種翠柏如壯漢頂天立地之姿,蒼虯曲勁,枝葉繁茂若碩壯手臂伸向左側,並預留蒼鷹歸來棲息空間,賦色蒼翠典雅。羅芳為呼應場景於左下角置磐石一座,剛強有力,水邊墨深湛然!又於右上角以淡墨鉤勒陡峭山壁比鄰翠柏以增空間層次感。此時畫面大架構已漸成形,擅長工筆與寫意花鳥的戴武光,進入山林情境,審視右下角落,於山茶花間補植蘭花與桂花,蘭白桂黃與紅色山茶花錯落有致,後續雙鉤翠竹並於枯木之前寫上紫色鳶尾花數朵,綻放淡淡清香。下午輪由楊鄂西擔綱,在雲豹下方遍蒔玫瑰、連翹、瓜葉菊、高山杜鵑,顧及花叢之疏密與色彩變化,恰到好處!接續在枯木左前方再增鳶尾花數朵,前景已臻完整。

陳士侯於左側點上色彩亮麗的藍鵲兩隻,一前一後翱遊於山水間,輕盈飄逸,增益活潑氣息。在有限的空間,眼看花草蔓衍,林章湖及時引水入山林,在湍急流水間櫻花鉤吻鮭嬉戲其間,如魚躍龍門般安享悠遊自得之樂!按原計畫在柏樹左側枝幹上提供蒼鷹佇足,考量比例與兇禽猛獸對峙因素,調整為由黃光男招來喜鵲七隻,親密棲息垂枝上,其中一隻害羞,躲到隱密處,仍具七喜之意。耆老李可梅,年方九十一,有太極功底,運腕強勁有力,寫紅梅於雲豹後方,聊聊數筆,蒼勁婉約。來自南投,苦學有成,書畫兼擅的李毂摩拈筆於柏樹右側數點紅花之後蒔嫩竹數叢,另於枯木後方,鳶尾花與雲豹之間寫幾杆翠竹,竹影橫斜,颯颯有聲。之後黃光男於墨竹紅梅間補上白梅增添雅致清芬。蘇峰男待喜鵲棲息後,專程來補上穿插枝葉,掩映得宜。為顧及畫面之完整,羅芳再度為寫右上方山壁而來,以重墨皴染前後峭壁,幾經皴擦點染,與左下方磐石構成相應成趣。羅振賢審勢翠柏與峭壁之間空白處,以淡墨由上左斜而下寫大樹一棵,以增前後空間感。而張克齊也及時現身為他的雲豹美容,足見畫家們為這合作畫的負責與用心,令人由衷敬佩!至此已見遍野百花盛開,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祥和溫馨。 」

時至4月中旬,最後的統整由林章湖、陳士侯、羅振賢3人進行整體渲染與設色點飾,以增聚散、疏密和氣氛的連結,歷經多次整理,終告圓滿完成。〈臺灣風情〉的12名合繪畫者,大都具教授身分或為專業畫家,本作具有更替〈松柏同春〉的薪傳與時代意義,為國父紀念館重要典藏。

款識:臺灣風情。二○一九年己亥季春,總顧問李奇茂暨杜簦吟、李可梅、羅芳、蘇峰男、戴武光、楊鄂西、黃光男、羅振賢、張克齊、林章湖、陳士侯合寫,薛平南治印,李轂摩寫竹並題於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
鈐印:李氏。轂摩。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參考資料:羅振賢,〈藝壇薪傳—臺灣風情合繪史畫〉,《館刊第53期》,國立國父紀念館,2019。

物件類別
視覺藝術
其他內容描述
類型: 
尺寸: 

145x363

作者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2019
識別碼
D_5_221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