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制盛京賦[內府刊本]

禦制盛京賦[內府刊本]

作者
未曾,愛新覺羅弘曆
典藏者
哈佛大學圖書館(Harvard University Library)
《盛京賦》是清乾隆帝東巡盛京謁陵祭祖後所撰,全文 3390 餘字。為傳播此賦,他令臣工廣搜載籍,據援古法,撰寫各體篆文,鐫刻成《禦制盛京賦》,一種篆體為一卷,內容相同,共三十二體,篆文為大字,邊附小字釋文。

《禦制盛京賦》是乾隆帝所撰最著名的一篇詩賦,乾隆八年(1743 年)九月乾隆皇帝奉皇太后經由熱河抵盛京謁陵祭祖,冬 10 月抵達盛京(今瀋陽)故宮大政殿,詩興大發,書就《盛京賦》。此書系乾隆皇帝令臣工廣搜載籍,據援古法,撰寫各體篆文,鐫刻成書。三十二體篆文名為:玉筋篆、奇字篆、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墳書篆、倒薤篆、穟書篆、龍爪篆、碧落篆、垂雲篆、垂露篆、轉宿篆、芝英篆、柳葉篆、鳥跡篆、雕蟲篆、麟書篆、鸞鳳篆、龍書篆、剪刀篆、龜書篆、鵠頭篆、鳥書篆、科鬥篆、纓絡篆、懸針篆、飛白篆、殳篆、金錯篆、刻符篆、鐘鼎篆。各篆所書字體婀娜秀麗。每部後面都附有 「篆書緣起」,考述該種篆體的創制或流轉的情況。

在這三十二種篆體中,大部分為象形篆或異體篆。象形是漢字最初的造字方法,也是六書的基礎。秦以前的文字屬於初創階段的文字,秦統一為小篆,初次實現了漢字的規範化。由於隸書的廣泛應用,篆書漸漸失去了實用價值。東漢以後,篆書日漸衰微。唐以後,真行草大行其道,篆書更加衰微。直到清代隨著碑學的盛行以及甲骨文、金文的大量發現,篆書才重新被書界所重視,並且出現了鄧石如這樣的篆書大家。此書 32 種篆體大部分都源自前代書體,包括古代象形篆書的精華。

《禦制盛京賦》(三十二卷)由清高宗弘曆撰,傅恒等編校,共含篆文三十二體。此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本存十五種:大篆、倒薤篆、垂雲篆、垂露篆、轉宿篆、麟書篆、鸞鳳篆、龍書篆、龜書篆、鵠頭篆、鳥書篆、科鬥篆、纓絡篆、懸針篆、刻符篆。每部後面都附有 「篆書緣起」,考述該種篆體的創制或流轉的情況。

1625 年,努爾哈赤把後金都城從遼陽遷到瀋陽,並在城內著手修建皇宮。1634 年皇太極改稱瀋陽為盛京。1644 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盛京改為留都。乾隆八年(1743)七月初八日,乾隆帝從京師暢春園啟駕東巡,前往盛京。九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恭謁永陵、福陵、昭陵祭祖,駐蹕盛京。十月初一日,禦制《盛京賦》。次日回鑾。此賦既陳述此次恭謁祖陵的宗旨、感受與經過,更寫出盛京的山川形勝,地域廣闊,物產豐饒,又追懷開國時期文武功臣,再由彰顯軍威的圍獵,延及耕桑農事,國富民殷,宮室富麗等等,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獻價值。乾隆帝在 32 歲的鼎盛之年創作的這篇賦是其所有作品中唯一以都市為題材的大賦。

傅恒,字春和,富察氏,孝賢純皇后之弟,清朝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官至軍機大臣、大學士。諡文忠。 乾隆三十四年,傅恒以經略征緬甸,三路出師,清兵因不適應當地瘴癘之疾,死傷慘重。阿裡袞病亡,傅恒本人也染上瘴癘之疾病倒。三月,回京,七月即病逝。乾隆帝親至其府宅祭奠,賜諡 「文忠」。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禦制盛京賦[內府刊本]
典藏者
哈佛大學圖書館(Harvard University Library)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書格
內容描述

《盛京賦》是清乾隆帝東巡盛京謁陵祭祖後所撰,全文 3390 餘字。為傳播此賦,他令臣工廣搜載籍,據援古法,撰寫各體篆文,鐫刻成《禦制盛京賦》,一種篆體為一卷,內容相同,共三十二體,篆文為大字,邊附小字釋文。

《禦制盛京賦》是乾隆帝所撰最著名的一篇詩賦,乾隆八年(1743 年)九月乾隆皇帝奉皇太后經由熱河抵盛京謁陵祭祖,冬 10 月抵達盛京(今瀋陽)故宮大政殿,詩興大發,書就《盛京賦》。此書系乾隆皇帝令臣工廣搜載籍,據援古法,撰寫各體篆文,鐫刻成書。三十二體篆文名為:玉筋篆、奇字篆、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墳書篆、倒薤篆、穟書篆、龍爪篆、碧落篆、垂雲篆、垂露篆、轉宿篆、芝英篆、柳葉篆、鳥跡篆、雕蟲篆、麟書篆、鸞鳳篆、龍書篆、剪刀篆、龜書篆、鵠頭篆、鳥書篆、科鬥篆、纓絡篆、懸針篆、飛白篆、殳篆、金錯篆、刻符篆、鐘鼎篆。各篆所書字體婀娜秀麗。每部後面都附有 「篆書緣起」,考述該種篆體的創制或流轉的情況。

在這三十二種篆體中,大部分為象形篆或異體篆。象形是漢字最初的造字方法,也是六書的基礎。秦以前的文字屬於初創階段的文字,秦統一為小篆,初次實現了漢字的規範化。由於隸書的廣泛應用,篆書漸漸失去了實用價值。東漢以後,篆書日漸衰微。唐以後,真行草大行其道,篆書更加衰微。直到清代隨著碑學的盛行以及甲骨文、金文的大量發現,篆書才重新被書界所重視,並且出現了鄧石如這樣的篆書大家。此書 32 種篆體大部分都源自前代書體,包括古代象形篆書的精華。

《禦制盛京賦》(三十二卷)由清高宗弘曆撰,傅恒等編校,共含篆文三十二體。此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本存十五種:大篆、倒薤篆、垂雲篆、垂露篆、轉宿篆、麟書篆、鸞鳳篆、龍書篆、龜書篆、鵠頭篆、鳥書篆、科鬥篆、纓絡篆、懸針篆、刻符篆。每部後面都附有 「篆書緣起」,考述該種篆體的創制或流轉的情況。

1625 年,努爾哈赤把後金都城從遼陽遷到瀋陽,並在城內著手修建皇宮。1634 年皇太極改稱瀋陽為盛京。1644 年清軍入關,定都北京,盛京改為留都。乾隆八年(1743)七月初八日,乾隆帝從京師暢春園啟駕東巡,前往盛京。九月十六日至二十四日,恭謁永陵、福陵、昭陵祭祖,駐蹕盛京。十月初一日,禦制《盛京賦》。次日回鑾。此賦既陳述此次恭謁祖陵的宗旨、感受與經過,更寫出盛京的山川形勝,地域廣闊,物產豐饒,又追懷開國時期文武功臣,再由彰顯軍威的圍獵,延及耕桑農事,國富民殷,宮室富麗等等,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獻價值。乾隆帝在 32 歲的鼎盛之年創作的這篇賦是其所有作品中唯一以都市為題材的大賦。

傅恒,字春和,富察氏,孝賢純皇后之弟,清朝滿洲鑲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軍事人物,官至軍機大臣、大學士。諡文忠。 乾隆三十四年,傅恒以經略征緬甸,三路出師,清兵因不適應當地瘴癘之疾,死傷慘重。阿裡袞病亡,傅恒本人也染上瘴癘之疾病倒。三月,回京,七月即病逝。乾隆帝親至其府宅祭奠,賜諡 「文忠」。

物件類別
書籍
其他內容描述
主題: 
主題: 
主題: 
印記: 

綠漪書屋章

尺寸: 

框 21.8cm×16.8 釐米

註記: 

清乾隆時期內府刊本

註記: 

形制尺寸:
五行七字,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

作者
資料撰寫: 
未曾
識別碼
OM_SG_202112_book_000054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