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裏堡圖

臺灣裏堡圖

作者
林天人
典藏者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圖題〈臺灣裏堡圖〉系以內容擬訂;全圖不附圖例、比例及方位,采東上、西下。圖中以摺裝,分五摺對開,共十頁。全圖覆蓋範圍,主要是全島西部及澎湖群島,北起雞籠外海花矸嶼,南至硫球石;東起中央山脈,西至海峽包括澎湖群島,東部僅噶瑪蘭部分地區較為詳細,其餘注記番社及山脈名稱。圖中各處墨書地名,紅色框內白底注記許多「保」與「裏」的基層行政單位。明鄭時期為了對臺灣的基層社會進行行政上的管理,在州(縣)的行政架構下,分別設置了坊、裏、莊、社等基層行政單位;清代以後官方以此基礎,陸續在臺灣各地設置了裏、保、鄉、澳等基層行政單位(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 年)。全圖以形象描繪山脈、水波、城池,海上則繪出船隻漂行。
圖中臺灣一府三縣城牆規模俱全,而淡水廳與噶瑪蘭廳雖已繪出城址,但形制稍粗,不似城牆。噶瑪蘭廳雖未標示,但繪圖之際,應已建置。按乾隆53 年(1788),淡水同知徐夢麟已倡議「噶瑪蘭之入圖籍」;嘉慶15 年(1810),臺灣知府楊廷理(1747-1813)再度奏請「收入版圖」(姚瑩,《東槎紀略》,卷三,〈噶瑪蘭原始〉)。建廳之前,知府楊廷理於嘉慶15 年「創築土城」(柯培元,《噶瑪蘭志略》,卷三,〈城池志〉),嘉慶17 年(1812),噶瑪蘭正式設廳,翟淦(?-1817)為首任通判。初以「取用民人田園,換給埔地」、「以建造城垣衙署」(姚瑩,《東槎紀略》,卷二〈籌議噶瑪蘭定制〉);嘉慶24 年(1819)通判高大鏞於東、西、南、北各門建城樓(柯培元,《噶瑪蘭志略》,卷三,〈城池志〉)。另圖中亦標繪嘉慶24 年,高大鏞奉文興建入蘭北境的「梗枋關隘」(陳淑均,《噶瑪蘭廳志》,卷二,〈關隘〉)。
其次,淡水廳城原為同知查廷華就土圍牆加高、鑲寬,周圍1,400 餘丈;直至「道光六年(1826),閩浙總督孫爾准(1772-1832)蒞臺,同知李慎彝(1777-1855)准紳士鄭用錫(1788-1858)等所請,稟詳改建;奏入,報可」;九年(1829)八月淡水廳城牆竣工(陳培桂,《淡水廳志》,卷三,〈建置志.城池〉)。據此,大致可斷全圖或繪於嘉慶24年至道光九年間。
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滿、漢文〈臺灣略圖〉(平圖021444、平圖021445)、雍正〈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平圖020794)、乾隆〈臺灣地圖〉(平圖020795)、〈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平圖020970-021048)、〈福建省地圖〉(平圖021476)及美國國會圖書館藏〈臺灣前後山全圖〉(gm 71005066)、〈臺灣地裏圖〉(gm 71005037)、〈全臺前後山輿圖〉(gm 71005160)對應參照。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臺灣裏堡圖
其他名稱
其他名稱: 

Administrative Map of Taiwan Island

其他名稱: 
其他名稱: 

A colored military map of the western coast of the island of Formosa, shewing the subordinate districts of Tanshwuy ting, Panghoo ting, Fungshan heën, Gaewan heën, and Changhwa heën.

典藏者
大英圖書館(British Library)
內容描述

圖題〈臺灣裏堡圖〉系以內容擬訂;全圖不附圖例、比例及方位,采東上、西下。圖中以摺裝,分五摺對開,共十頁。全圖覆蓋範圍,主要是全島西部及澎湖群島,北起雞籠外海花矸嶼,南至硫球石;東起中央山脈,西至海峽包括澎湖群島,東部僅噶瑪蘭部分地區較為詳細,其餘注記番社及山脈名稱。圖中各處墨書地名,紅色框內白底注記許多「保」與「裏」的基層行政單位。明鄭時期為了對臺灣的基層社會進行行政上的管理,在州(縣)的行政架構下,分別設置了坊、裏、莊、社等基層行政單位;清代以後官方以此基礎,陸續在臺灣各地設置了裏、保、鄉、澳等基層行政單位(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 年)。全圖以形象描繪山脈、水波、城池,海上則繪出船隻漂行。
圖中臺灣一府三縣城牆規模俱全,而淡水廳與噶瑪蘭廳雖已繪出城址,但形制稍粗,不似城牆。噶瑪蘭廳雖未標示,但繪圖之際,應已建置。按乾隆53 年(1788),淡水同知徐夢麟已倡議「噶瑪蘭之入圖籍」;嘉慶15 年(1810),臺灣知府楊廷理(1747-1813)再度奏請「收入版圖」(姚瑩,《東槎紀略》,卷三,〈噶瑪蘭原始〉)。建廳之前,知府楊廷理於嘉慶15 年「創築土城」(柯培元,《噶瑪蘭志略》,卷三,〈城池志〉),嘉慶17 年(1812),噶瑪蘭正式設廳,翟淦(?-1817)為首任通判。初以「取用民人田園,換給埔地」、「以建造城垣衙署」(姚瑩,《東槎紀略》,卷二〈籌議噶瑪蘭定制〉);嘉慶24 年(1819)通判高大鏞於東、西、南、北各門建城樓(柯培元,《噶瑪蘭志略》,卷三,〈城池志〉)。另圖中亦標繪嘉慶24 年,高大鏞奉文興建入蘭北境的「梗枋關隘」(陳淑均,《噶瑪蘭廳志》,卷二,〈關隘〉)。
其次,淡水廳城原為同知查廷華就土圍牆加高、鑲寬,周圍1,400 餘丈;直至「道光六年(1826),閩浙總督孫爾准(1772-1832)蒞臺,同知李慎彝(1777-1855)准紳士鄭用錫(1788-1858)等所請,稟詳改建;奏入,報可」;九年(1829)八月淡水廳城牆竣工(陳培桂,《淡水廳志》,卷三,〈建置志.城池〉)。據此,大致可斷全圖或繪於嘉慶24年至道光九年間。
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滿、漢文〈臺灣略圖〉(平圖021444、平圖021445)、雍正〈臺灣圖附澎湖群島圖〉(平圖020794)、乾隆〈臺灣地圖〉(平圖020795)、〈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平圖020970-021048)、〈福建省地圖〉(平圖021476)及美國國會圖書館藏〈臺灣前後山全圖〉(gm 71005066)、〈臺灣地裏圖〉(gm 71005037)、〈全臺前後山輿圖〉(gm 71005160)對應參照。

物件類別
地圖
其他內容描述
徵引書目: 

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9 年。
姚瑩,《東槎紀略》,卷三,〈噶瑪蘭原始〉。
柯培元,《噶瑪蘭志略》,卷三,〈城池志〉。
姚瑩,《東槎紀略》,卷二〈籌議噶瑪蘭定制〉。
柯培元,《噶瑪蘭志略》,卷三,〈城池志〉。
陳淑均,《噶瑪蘭廳志》,卷二,〈關隘〉。
陳培桂,《淡水廳志》,卷三,〈建置志.城池〉。

數量: 

5 摺裝、含封面封底12 頁

板式類型: 

彩繪

材質: 

絹本

色彩: 

彩色

主題: 
語文: 

漢文

尺寸: 

內圖38.2×24.8公分、外框40.4×24.8公分

作者
資料撰寫: 
林天人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清嘉慶24年至道光9年間(1820-1829)
創建地點
典藏地點: 
英國
描繪地點: 
臺灣
識別碼
A104000020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