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縣輿圖
圖中具體形象繪出通遠門外的鴻濟橋及通濟橋;鴻濟橋「長30 餘丈,維舟為之,亦名上浮橋,即古問津橋也」(《大清一統志》,卷299,〈金華府一〉),「嗣後屢壞,道光三年(1823)知縣黃金聲(生卒不詳;廣西上林縣人,字東和,號認齋)捐俸重造,舊有田一頃87 畝3 分5 厘3 毫4 絲8 忽,歲畝征水穀一石,每石折銀6 錢2 分3 厘以為修葺之費」;另赤松門外的通濟橋,初亦為浮橋,「嘉慶14 年冬,知府吳廷琛(1773-1844,字震南,號棣華)、知縣楊兆璜(生卒不詳;福建邵武人,字飱秋,號古生)捐俸倡建;兩岸各一垛,中13 墩,墩行正西方,東則小橢而剡以殺水怒」(光緒《金華縣誌》,卷三,〈地理.水利〉)。判斷本圖或繪於道光三年後。
本圖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浙江金華府道裏圖〉( 平圖021498)、〈浙江金華府八邑地理圖〉(平圖021521)、〈浙江全省圖〉(平圖021589)、〈浙江全省道裏總圖〉(平圖021505-021506)及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浙江全圖〉(gm 71005029)、〈浙江全圖〉(gm 96685902)對應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