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生物多樣性名詞對照
典藏者
邵廣昭
◆ 為何需要統一學術名詞及專有名詞的中文譯名?
科學及技術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推陳出新,各個不同學科領域都有大量被科學家提出來的新的英文專有名詞,這些名詞馬上會開始在大學的課堂上或實驗室中被拿來使用講授及討論。不同的老師就可能用自己所翻譯的中文名稱,彼此間因為沒有機會互相了解及學習,因此造成同一個英文學術名詞在課堂上研究室或書本上都有不同的中文譯名,這對知識的傳承和學術交流會產生影響及阻礙。譬如:community可被譯成群聚、群落、群社等等不同的中文名詞;sustainability在台灣是永續在中國是可持續;autotroph在台灣是自營生物,在中國是自養生物。台灣的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各領域各學科名詞審議小組就肩負著這項重要的使命。經過各委員會專家們開會的討論來取得共識之後,就陸續在國教院的學術名詞網頁上增修訂。
同樣地球上已命名的生物已有兩百萬種之多,且每年都有上萬個新物種被發表。他們的拉丁學名或是英文俗名應該如何中譯,有誰來作主或說了算也是一大爭議。許多魚類的中文名稱都有至少兩種以上不同的稱呼,有時候多達五種以上,甚至於在不同的地方有地方的俗稱。以魚類為例,台灣的鮪魚 (tuna) 在中國稱金槍魚;鮭魚 (salmon) 在中國稱麻哈魚,香港稱三文魚。這都需要靠建立資料庫上網供大家查閱及使用,才有辦法逐漸統一。這項工作必需由各個不同類群的分類學專家來做決定。而台灣本土與記錄到的62,000多種的物種的中文名詞則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執行的林務局支助的「台灣物種名錄資料庫」 (TaiCOL) 的計劃定期提供國教院新的版本,於學術名詞網頁上網供民眾查詢。
科學及技術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推陳出新,各個不同學科領域都有大量被科學家提出來的新的英文專有名詞,這些名詞馬上會開始在大學的課堂上或實驗室中被拿來使用講授及討論。不同的老師就可能用自己所翻譯的中文名稱,彼此間因為沒有機會互相了解及學習,因此造成同一個英文學術名詞在課堂上研究室或書本上都有不同的中文譯名,這對知識的傳承和學術交流會產生影響及阻礙。譬如:community可被譯成群聚、群落、群社等等不同的中文名詞;sustainability在台灣是永續在中國是可持續;autotroph在台灣是自營生物,在中國是自養生物。台灣的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各領域各學科名詞審議小組就肩負著這項重要的使命。經過各委員會專家們開會的討論來取得共識之後,就陸續在國教院的學術名詞網頁上增修訂。
同樣地球上已命名的生物已有兩百萬種之多,且每年都有上萬個新物種被發表。他們的拉丁學名或是英文俗名應該如何中譯,有誰來作主或說了算也是一大爭議。許多魚類的中文名稱都有至少兩種以上不同的稱呼,有時候多達五種以上,甚至於在不同的地方有地方的俗稱。以魚類為例,台灣的鮪魚 (tuna) 在中國稱金槍魚;鮭魚 (salmon) 在中國稱麻哈魚,香港稱三文魚。這都需要靠建立資料庫上網供大家查閱及使用,才有辦法逐漸統一。這項工作必需由各個不同類群的分類學專家來做決定。而台灣本土與記錄到的62,000多種的物種的中文名詞則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在執行的林務局支助的「台灣物種名錄資料庫」 (TaiCOL) 的計劃定期提供國教院新的版本,於學術名詞網頁上網供民眾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