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芳隆

柯芳隆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作曲家|
柯芳隆(1947生),作曲家。出生於臺中縣大甲區大安鄉(今臺中市大安區)。先後畢業於新竹師範學校音樂組、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與西德柏林藝術學院。1985年,專任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曾擔任該系主任,亦曾擔任國際現代音樂協會臺灣總會理事長。2002年,榮獲第25屆音樂類吳三連獎。代表作品有管絃樂曲《哭泣的美人魚》(1993)、合唱管絃樂作品《兩千年之夢》(2000)、《二二八安魂曲》(2007)。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柯芳隆
其他名稱
英文名: 

Ko Fan-Long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作曲家|
柯芳隆(1947生),作曲家。出生於臺中縣大甲區大安鄉(今臺中市大安區)。先後畢業於新竹師範學校音樂組、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與西德柏林藝術學院。1985年,專任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曾擔任該系主任,亦曾擔任國際現代音樂協會臺灣總會理事長。2002年,榮獲第25屆音樂類吳三連獎。代表作品有管絃樂曲《哭泣的美人魚》(1993)、合唱管絃樂作品《兩千年之夢》(2000)、《二二八安魂曲》(2007)。

Ko, Fan-Long(born 1947)is a composer who was born in Taichung, Taiwan. He studied at the National Hsinchu Teachers College(present day the National Hsinchu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Hochschule der Künste Berlin in Germany. In 1985, he began teaching at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and served as the chair of the music department for a time. Ko also served as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ntemporary Music in Taiwan. In 2002, he won the Wu San-lien Award in the music category. Ko’s main compositions include The Weeping Mermaid for orchestra (1993), Dream of Year 2000 for chorus and orchestra and Requiem for the 228 Incident for chorus and orchestra.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獲獎: 

第 25 屆音樂類吳三連獎

生平: 

徜徉大自然音樂天地
1947 年 6 月 30 日出生於臺中縣大安鄉。小時候喜歡到廟會聽傳統戲曲,也愛聽鄰居耆老拉胡琴,在幼小心靈深埋傳統曲調的種子。和其他鄉下小孩一起爬樹玩耍、溪畔戲水,沈浸在兼具大自然及傳統鄉村風情的成長環境,這樣生活背景成為日後柯芳隆創作的素材。初中畢業後,柯芳隆進入新竹師範學校就讀音樂組,受教於音樂教育家楊兆禎,學習鋼琴與西洋理論。畢業後分發至臺北市東園國小任教,任教三年後決心繼續深造,考取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

學習東西方創作理念
柯芳隆就讀師範大學音樂系時,對作曲特別有興趣,私下受教於許常惠教授(當時師大並沒有作曲主修)。許常惠在教學時特別強調作曲家要有民族音樂的特色,深深影響柯芳隆。1971 年,發表第一首作品《醮》,曲中引入臺灣「哭調」,深獲好評;1972 年,在畢業演奏會上,柯芳隆親自彈奏鋼琴,發表作品《嫦娥←→火箭》,表現了古今東、西,以及傳統人文與現代科技之間的對比衝突。

畢業後在新竹師專擔任助教;1978 年,柯芳隆在新竹師專任教時期,與師範大學主修鋼琴的學妹陳淑文結婚,她師大畢業後,也到新竹師專來擔任助教。她不僅是柯芳隆的人生伴侶,也是柯芳隆一路從事音樂創作的推手。

1980 年,遠赴德國柏林藝術大學 (Hochschule der Künste Berlin) 深造,跟隨 F. M. Beyer 教授主修理論作曲,並與尹伊桑 (Isang Yun) 和 D. Schnebel 兩位教授學習樂曲分析。柯芳隆有很深的感觸:西洋樂曲強調邏輯、對位等概念;東方樂曲則強調氣氛及氣韻等內涵。再加上受到尹伊桑教授影響,發展用西方技巧寫出東方味道的作品,促使柯芳隆嘗試把臺灣本土音樂素材,以現代音樂的語法呈現出來,創作東西合璧的作品。

看見臺灣、關懷鄉土不輟
1985 年,學成歸國,返回臺灣師範大學任教。1994 年至 1996 年間,另擔任臺灣現代音樂學會理事長,透過各種管道,將本土音樂作品推向國際。而他自己也曾分別在巴黎、羅馬、洛杉機、紐約等地發表創作。1994 年,著名作品室內樂《五重奏 Ⅱ》獲邀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作曲家評議委員會」會議中播放,深得國際音樂界人士的好評。

有感於臺灣的環境污染日益惡化,他於1993 年寫作管弦樂作品《哭泣的美人魚》,作品中的主角美人魚,面對溪海發臭、垃圾成堆,無法悠遊自得,以表達鄉土遭破壞蹂躪之痛。1997 年,臺灣遭受口蹄疫肆虐,因而創作小提琴、大提琴與鋼琴的三重奏《祭》以表關懷。1999 年,臺灣遭逢九二一大地震,柯芳隆用音樂省思。創作出大型管弦樂與合唱的交響曲作品《兩千年之夢》,並事先邀請臺語詩人林央敏為此合唱曲寫詩。2006 年,詩人李魁賢寄了《二二八安魂曲》的詩作給柯芳隆,他如獲至寶,翌年便完成《二二八安魂曲》。此曲是繼《兩千年之夢》之後,再度結合臺語詩詞與管弦樂的大型創作。希望能用音樂記錄這段沉重的歷史,撫慰悲傷的歲月,紀念為臺灣犧牲的受難者。

柯芳隆的創作處處可見關懷鄉土之心,善用本土音樂素材,希望能讓人們感受在地音樂的美好;另藉由音樂關心自然環境的變化,也反省人們應對大自然懷抱謙卑之心,作品深耕臺灣,極具意義。

領域: 

作曲家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47.06.30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臺中市 大安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M067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