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為公

天下為公

作者
孫文
典藏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釋文:
(1)景武世講珍藏 國父遺墨囑題。哲人日遠手澤猶新,高山仰止百世之珍。孫科。
(2)天下為公。孫文。
(3)馬超俊敬觀。六十三年元旦。
黃季陸敬閱。五十八年八月十二日。
煌煌寶訓大道示人,進於大同世界皆春。鄭彥棻敬觀。七十年十一月。
陳立夫敬觀。七十二年七月七日。
開國文獻。張其昀敬觀。五十九年十一月一日。
甲寅新正。馬壽華敬觀。
國父 之書法只純任自然而得萬毫齊力之美,真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者也。梁寒操敬觀。
余俊賢敬觀。七十二年十一月十八。
陳治世敬觀。七十七年九月十七。
馬鎮方敬觀。七十九年十月十六。
鈐印:
(1)孫科之印。
(2)孫文之印。
(3)馬超俊印。黃季陸印。馬壽華印。木軒八十後作。鄭彥棻。陳立夫。寒操。余俊賢印。陳治世。

孫文(1866-1925),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字載之號逸仙,革命時期改稱中山。1886年入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科學校,次年轉入香港西醫書院,並開始鼓吹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著有《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以為建國藍本。1925年逝於北京,留下「和平奮鬥救中國」之遺言,享年60歲。1940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討論通過尊稱孫中山為「國父」案,並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通令全國,正式宣佈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
  
本幅墨寶由國父孫中山先生親手書寫,它是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後,孫中山先生為了嘉許陸匡文(1892-1964)對於高州起義的功勞,以及協助於廣州建立督署的貢獻,因此特別親贈「天下為公」四字橫幅。2001年由陸匡文之子陸景武教授交由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
  
陸景武教授曾於其回憶錄中提道,1917年,孫中山南下開啟護法運動,陸匡文被推舉為廣東省首任民選信宜縣長。1923年,陸匡文到廣州大元帥府當出納,後任秘書。當年孫中山先生為嘉許陸匡文高州起義的革命功勞及協助建立督署,特親書「天下為公」四字贈予陸匡文,「這項墨寶被父親視同生命,離亂中並未失去,我才能繼續保管珍藏至今」。特別的是,陸景武教授在歷年之中,多方邀請重要人士觀覽並題字,其中包括國父長子孫科、黃季陸、陳立夫、張其昀等人,而使得此件〈天下為公〉墨寶更具歷史意義與珍貴價值。
  
「天下為公」是孫中山所嚮往的「大同」世界,亦即《禮記•禮運》篇中所描敘的理想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在這個社會裡,「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這就是所謂的「大同」。孫中山曾言:「我們三民主義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國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在孫中山理想中的社會裡,做國家主人的是全體人民,管理國家大事的是全體人民,享受平等幸福的也是全體人民。「真正以人民為主」,「四萬萬人都有主權來管理國家的大事」,沒有貧富懸殊和少數富人壓迫多數窮人的不合理情況,全國人民「生活上幸福平等」,這種「民有」、「民治」與「民享」若能實現,即趨近於「天下為公」的理想境界。

出處:鍾文博,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參考資料:王秉倫,〈國父墨寶在中英日之間傳情 鎮館三件墨跡見證百年情誼〉,《博愛心傳》,國立國父紀念館,2017。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天下為公
典藏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內容描述

釋文:
(1)景武世講珍藏 國父遺墨囑題。哲人日遠手澤猶新,高山仰止百世之珍。孫科。
(2)天下為公。孫文。
(3)馬超俊敬觀。六十三年元旦。
黃季陸敬閱。五十八年八月十二日。
煌煌寶訓大道示人,進於大同世界皆春。鄭彥棻敬觀。七十年十一月。
陳立夫敬觀。七十二年七月七日。
開國文獻。張其昀敬觀。五十九年十一月一日。
甲寅新正。馬壽華敬觀。
國父 之書法只純任自然而得萬毫齊力之美,真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者也。梁寒操敬觀。
余俊賢敬觀。七十二年十一月十八。
陳治世敬觀。七十七年九月十七。
馬鎮方敬觀。七十九年十月十六。
鈐印:
(1)孫科之印。
(2)孫文之印。
(3)馬超俊印。黃季陸印。馬壽華印。木軒八十後作。鄭彥棻。陳立夫。寒操。余俊賢印。陳治世。

孫文(1866-1925),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字載之號逸仙,革命時期改稱中山。1886年入廣州博濟醫院附設醫科學校,次年轉入香港西醫書院,並開始鼓吹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著有《三民主義》、《五權憲法》以為建國藍本。1925年逝於北京,留下「和平奮鬥救中國」之遺言,享年60歲。1940年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討論通過尊稱孫中山為「國父」案,並由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通令全國,正式宣佈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
  
本幅墨寶由國父孫中山先生親手書寫,它是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後,孫中山先生為了嘉許陸匡文(1892-1964)對於高州起義的功勞,以及協助於廣州建立督署的貢獻,因此特別親贈「天下為公」四字橫幅。2001年由陸匡文之子陸景武教授交由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
  
陸景武教授曾於其回憶錄中提道,1917年,孫中山南下開啟護法運動,陸匡文被推舉為廣東省首任民選信宜縣長。1923年,陸匡文到廣州大元帥府當出納,後任秘書。當年孫中山先生為嘉許陸匡文高州起義的革命功勞及協助建立督署,特親書「天下為公」四字贈予陸匡文,「這項墨寶被父親視同生命,離亂中並未失去,我才能繼續保管珍藏至今」。特別的是,陸景武教授在歷年之中,多方邀請重要人士觀覽並題字,其中包括國父長子孫科、黃季陸、陳立夫、張其昀等人,而使得此件〈天下為公〉墨寶更具歷史意義與珍貴價值。
  
「天下為公」是孫中山所嚮往的「大同」世界,亦即《禮記•禮運》篇中所描敘的理想社會:「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在這個社會裡,「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這就是所謂的「大同」。孫中山曾言:「我們三民主義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國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在孫中山理想中的社會裡,做國家主人的是全體人民,管理國家大事的是全體人民,享受平等幸福的也是全體人民。「真正以人民為主」,「四萬萬人都有主權來管理國家的大事」,沒有貧富懸殊和少數富人壓迫多數窮人的不合理情況,全國人民「生活上幸福平等」,這種「民有」、「民治」與「民享」若能實現,即趨近於「天下為公」的理想境界。

出處:鍾文博,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參考資料:王秉倫,〈國父墨寶在中英日之間傳情 鎮館三件墨跡見證百年情誼〉,《博愛心傳》,國立國父紀念館,2017。

物件類別
視覺藝術
其他內容描述
類型: 
尺寸: 

38x141cm

作者
作者: 
識別碼
1_005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