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光畫寫真館作林本源本宅

板橋光畫寫真館作林本源本宅

作者
板橋光畫寫真館
典藏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1.本物件為以林本源本宅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房屋之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林本源園邸中的三落大厝,門面寬闊,屋頂為硬山式,左右兩側燕尾高翹,簷下垂花及門板位置皆有雕刻花紋,大厝前有庭園造景,植栽矮小,明信片左下角有「林本源本宅ノー部(板橋光畫寫真館)」字樣。背面為空白明信片橫式書寫面,以褐色單色印刷,右上角有郵票黏貼處,內有星形圖案及「UTSUNOMITA」字樣,右側有「郵便はがき」,正上方則有「UNION POSTALE UNIVERSELLE」及「 CARTE POSTALE」字樣。
2.清乾隆43年(1778),林應寅自中國福建漳州來臺至淡水廳新莊。次子林平侯於乾隆47年(1782)渡臺尋父,因極有經商智慧,在運米業上獲得豐厚利潤。後其與竹塹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累積不少財富。嘉慶21年(1816),臺北淡水爆發嚴重的漳泉械鬥,為了避禍,嘉慶23年(1818)遷居至大嵙崁(今桃園大溪)定居。道光27年(1847),在枋橋(即今板橋)建弼益館,此為林家在板橋地區構屋的開始。林平侯生有五子,依次為林國棟、林國仁、林國華、林國英、林國芳,分別管理林家的五個家號: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意為「飲水本思源」,並以「本源」為總家號。咸豐元年(1851)林家於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並於咸豐3年(1853)落成後遷入,咸豐5年(1855)開始籌建枋橋城以抵禦泉州人騷擾。不久後,林家開始在大厝後興建園林。林家第三代的林維源、林維讓承繼了前兩代的開展,在短短三代之內成為臺灣的鉅富,林維源並且在清法戰爭後,大力協助臺灣巡撫劉銘傳進行番界的拓殖、地方實業的推廣與撫墾制度的推行。今日遊客所暢遊的林本源園邸,也是在這一代的經營下成長至顛峰。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板橋光畫寫真館作林本源本宅
典藏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內容描述

1.本物件為以林本源本宅為主題之明信片,其正面為房屋之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林本源園邸中的三落大厝,門面寬闊,屋頂為硬山式,左右兩側燕尾高翹,簷下垂花及門板位置皆有雕刻花紋,大厝前有庭園造景,植栽矮小,明信片左下角有「林本源本宅ノー部(板橋光畫寫真館)」字樣。背面為空白明信片橫式書寫面,以褐色單色印刷,右上角有郵票黏貼處,內有星形圖案及「UTSUNOMITA」字樣,右側有「郵便はがき」,正上方則有「UNION POSTALE UNIVERSELLE」及「 CARTE POSTALE」字樣。
2.清乾隆43年(1778),林應寅自中國福建漳州來臺至淡水廳新莊。次子林平侯於乾隆47年(1782)渡臺尋父,因極有經商智慧,在運米業上獲得豐厚利潤。後其與竹塹林紹賢共同經辦臺灣鹽務,更累積不少財富。嘉慶21年(1816),臺北淡水爆發嚴重的漳泉械鬥,為了避禍,嘉慶23年(1818)遷居至大嵙崁(今桃園大溪)定居。道光27年(1847),在枋橋(即今板橋)建弼益館,此為林家在板橋地區構屋的開始。林平侯生有五子,依次為林國棟、林國仁、林國華、林國英、林國芳,分別管理林家的五個家號:飲記、水記、本記、思記、`源記,意為「飲水本思源」,並以「本源」為總家號。咸豐元年(1851)林家於弼益館旁興建三落大厝,並於咸豐3年(1853)落成後遷入,咸豐5年(1855)開始籌建枋橋城以抵禦泉州人騷擾。不久後,林家開始在大厝後興建園林。林家第三代的林維源、林維讓承繼了前兩代的開展,在短短三代之內成為臺灣的鉅富,林維源並且在清法戰爭後,大力協助臺灣巡撫劉銘傳進行番界的拓殖、地方實業的推廣與撫墾制度的推行。今日遊客所暢遊的林本源園邸,也是在這一代的經營下成長至顛峰。

物件類別
印刷品
作者
創建時間
拍攝時間: 
1895-1945
識別碼
2001.008.0368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