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大稻埕教會

早期大稻埕教會

作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照片為1915年落成的大稻埕教會禮拜堂,前排右七身著淺色服裝者為獨資獻建此禮拜堂的李春生長老。
大稻埕教會前身的「大龍峒禮拜堂」設立於1875年8月15日,該禮拜堂是由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親自設計。1885年清法戰爭時,大龍峒禮拜堂遭毀,1886年10月重建後更名為「枋隙禮拜堂」(今大橋教會現址,臺北市迪化街2段7號)。然因信眾逐年增加,1913年初李春生長老提議獨資遷建禮拜堂,1915年落成,正式更名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新禮拜堂建築宏偉、富麗堂皇,為當時全臺灣最美麗的禮拜堂。
李春生(1838-1924)1838年1月12日生於廈門,1857年19歲時任職廈門英商怡記洋行(Elles & Co.),開始從事洋貨茶葉貿易。1866年受怡記洋行推薦來台,至蘇格蘭茶商陶德(John Dodd)所創設的淡水寶順洋行(Dent & Co.)擔任買辦,之後事業經營有成而致富。李春生篤信耶穌基督,經陶德引薦而結識馬偕,並積極協助馬偕傳教。1901 年擔任大稻埕長老教會長老,有許多闡揚基督教義的著作,也因此有「臺灣第一位思想家」稱號。1924年逝世,享年88歲。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早期大稻埕教會
典藏者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真理大學校史館
內容描述

照片為1915年落成的大稻埕教會禮拜堂,前排右七身著淺色服裝者為獨資獻建此禮拜堂的李春生長老。
大稻埕教會前身的「大龍峒禮拜堂」設立於1875年8月15日,該禮拜堂是由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親自設計。1885年清法戰爭時,大龍峒禮拜堂遭毀,1886年10月重建後更名為「枋隙禮拜堂」(今大橋教會現址,臺北市迪化街2段7號)。然因信眾逐年增加,1913年初李春生長老提議獨資遷建禮拜堂,1915年落成,正式更名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大稻埕教會」。新禮拜堂建築宏偉、富麗堂皇,為當時全臺灣最美麗的禮拜堂。
李春生(1838-1924)1838年1月12日生於廈門,1857年19歲時任職廈門英商怡記洋行(Elles & Co.),開始從事洋貨茶葉貿易。1866年受怡記洋行推薦來台,至蘇格蘭茶商陶德(John Dodd)所創設的淡水寶順洋行(Dent & Co.)擔任買辦,之後事業經營有成而致富。李春生篤信耶穌基督,經陶德引薦而結識馬偕,並積極協助馬偕傳教。1901 年擔任大稻埕長老教會長老,有許多闡揚基督教義的著作,也因此有「臺灣第一位思想家」稱號。1924年逝世,享年88歲。

物件類別
照片
其他內容描述
語文: 

中文

作者
資料撰寫: 
真理大學校史館
資料撰寫: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1915
創建地點
創建地點: 
臺北市
貢獻者
審訂: 
王柳鋐
審訂: 
王榮昌
相關人物: 
識別碼
AUP000237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