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生

林茂生

典藏者
國立臺灣圖書館
林茂生,1887-1947年,字維屛,號耕南,臺南人。父親為南部基督長老教會長老林燕臣(前清秀才),母親林郭寬,妻子林王采蘩,育有5子1女。
長老教會中學畢業後,1903年赴日留學,在1915年由東京學生組成的「高砂青年會」,被選為首屆會長,嗣後改名「東京臺灣青年會」,該會以推動臺灣民族自決主義為目標,更發行《臺灣青年》雜誌,不過林氏已學成歸國,未直接參與其中。
1916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科,成為臺灣第一位文學士。回臺後,任職臺南長老教中學(今長榮中學)教務主任。1920年轉至臺南商業專門學校任教。1921年9月曾赴中國南部與香港考察、旅行,而後臺灣文化協會成立,被選為評議員,從1924年以來積極參與文協活動,以講授西洋歷史的講習會為主,共講了9次。此外,在霧峰林家所舉辦的夏季學校,第一年講授倫理哲學,第二、三年講授西洋文明史,頗受好評,足見其對文化啟蒙的投入。不過,出自保教職的現實考量,林氏未成民族運動的推動者,而以啟蒙民智為己任。
1927年林氏在臺灣總督府遴選下,取得在外研究員的資格,公費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1928年4月獲碩士學位,1929年11月取得哲學博士學位,1930年1月回臺。1931年任臺南高等工業學校英、德語科主任兼圖書館館長。1943年12月13日受陳炘推薦入皇民奉公會任中央本部戰時生活部長,然其言行間與皇民化運動格格不入,常流露愛鄉土的一番情意。
戰後,林氏遷居北部,定居於臺北市錦町(大安區),1945年先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先修班主任,一度代理文學院院長。後與原興南新聞社的臺籍人員創辦《民報》,擔任社長,常批評時政、發掘貪汙事件,也因此得罪許多官僚。1946年為補選國民參政員,林氏亦參與選舉,後因不滿選舉後官方處理選票上的瑕疵,於9月8日《民報》發表辭職宣言,但未就任。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3月4日林氏到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發表意見後,3月11日下午1點遭便服特務以「大學校長有請」一辭,將其強行載走,從此下落不明,據傳其被當局逮捕後即遭處決。

撰寫者:許蕙玟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林茂生
典藏者
國立臺灣圖書館
內容描述

林茂生,1887-1947年,字維屛,號耕南,臺南人。父親為南部基督長老教會長老林燕臣(前清秀才),母親林郭寬,妻子林王采蘩,育有5子1女。
長老教會中學畢業後,1903年赴日留學,在1915年由東京學生組成的「高砂青年會」,被選為首屆會長,嗣後改名「東京臺灣青年會」,該會以推動臺灣民族自決主義為目標,更發行《臺灣青年》雜誌,不過林氏已學成歸國,未直接參與其中。
1916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科,成為臺灣第一位文學士。回臺後,任職臺南長老教中學(今長榮中學)教務主任。1920年轉至臺南商業專門學校任教。1921年9月曾赴中國南部與香港考察、旅行,而後臺灣文化協會成立,被選為評議員,從1924年以來積極參與文協活動,以講授西洋歷史的講習會為主,共講了9次。此外,在霧峰林家所舉辦的夏季學校,第一年講授倫理哲學,第二、三年講授西洋文明史,頗受好評,足見其對文化啟蒙的投入。不過,出自保教職的現實考量,林氏未成民族運動的推動者,而以啟蒙民智為己任。
1927年林氏在臺灣總督府遴選下,取得在外研究員的資格,公費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1928年4月獲碩士學位,1929年11月取得哲學博士學位,1930年1月回臺。1931年任臺南高等工業學校英、德語科主任兼圖書館館長。1943年12月13日受陳炘推薦入皇民奉公會任中央本部戰時生活部長,然其言行間與皇民化運動格格不入,常流露愛鄉土的一番情意。
戰後,林氏遷居北部,定居於臺北市錦町(大安區),1945年先擔任國立臺灣大學先修班主任,一度代理文學院院長。後與原興南新聞社的臺籍人員創辦《民報》,擔任社長,常批評時政、發掘貪汙事件,也因此得罪許多官僚。1946年為補選國民參政員,林氏亦參與選舉,後因不滿選舉後官方處理選票上的瑕疵,於9月8日《民報》發表辭職宣言,但未就任。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3月4日林氏到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發表意見後,3月11日下午1點遭便服特務以「大學校長有請」一辭,將其強行載走,從此下落不明,據傳其被當局逮捕後即遭處決。

撰寫者:許蕙玟

物件類別
人物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