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革命建國史蹟浮雕_2.來台策劃惠州起義

國父革命建國史蹟浮雕_2.來台策劃惠州起義

作者
林木川
典藏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國立國父紀念館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周年暨國父一二六歲誕辰,於1988年規劃於正廳二樓建置國父革命建國史蹟浮雕八幅,並公開徵求設計圖,由時任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上校教官、知名雕塑家林木川提出之設計圖稿獲選,於1990年動工;國父紀念館並聘請時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梁秀中院長、中國國民黨黨史會代主委李雲漢、修澤蘭建築師、李奇茂教授、闕明德教授等五位專家組成監造小組,歷時1年餘監造施工完竣,於1991年11月12日由時任國父紀念館管理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謝東閔主持落成典禮。

林木川(1937-),臺灣高雄人,復興崗學院藝術系畢業。曾任臺灣雕塑學會理事。此系列浮雕以弘揚國父革命建國思想以及倡行三民主義的功績為主題,林木川以兩年時間規劃,期間赴義、西、法、比、荷、英、美、日八個國家,考察重要美術館的浮雕以及浮雕設施。

為使得雕塑脫出框架的局限,林木川採用類似紀念幣的塊狀造型設計,畫面中央用「高肉雕」,邊緣以「薄肉雕」處理,中央突出而厚實,視覺集中而又不覺缺框之憾。當一件件盤形塊狀浮雕在柔和的燈光輝映下,浮現在漢白玉的壁面,更能襯托浮雕的美感。浮雕構圖採用中國畫風格,地平線提高成為鳥瞰式,表現史蹟景物的深遠層次,在開會、戰鬥等大型場面中,人物造型不受地面空間的限制,如此構圖在西洋浮雕作品中罕見,而是中國畫的特殊空間運用,這是林木川以西洋技法融合民族風格的一大嘗試。

本件〈來臺策劃惠州起義〉,主題為國父1900年10月命鄭士良組革命軍,在惠州三洲田起義;國父先於同年9月由日來臺策劃,並商請日督兒玉源太郎支援人員與彈藥。後因日閣改組,政策改變,革命軍雖連戰皆捷,終因彈盡援絕而功敗垂成。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校訂:林木川。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國父革命建國史蹟浮雕_2.來台策劃惠州起義
典藏者
國立國父紀念館
內容描述

國立國父紀念館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周年暨國父一二六歲誕辰,於1988年規劃於正廳二樓建置國父革命建國史蹟浮雕八幅,並公開徵求設計圖,由時任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上校教官、知名雕塑家林木川提出之設計圖稿獲選,於1990年動工;國父紀念館並聘請時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梁秀中院長、中國國民黨黨史會代主委李雲漢、修澤蘭建築師、李奇茂教授、闕明德教授等五位專家組成監造小組,歷時1年餘監造施工完竣,於1991年11月12日由時任國父紀念館管理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謝東閔主持落成典禮。

林木川(1937-),臺灣高雄人,復興崗學院藝術系畢業。曾任臺灣雕塑學會理事。此系列浮雕以弘揚國父革命建國思想以及倡行三民主義的功績為主題,林木川以兩年時間規劃,期間赴義、西、法、比、荷、英、美、日八個國家,考察重要美術館的浮雕以及浮雕設施。

為使得雕塑脫出框架的局限,林木川採用類似紀念幣的塊狀造型設計,畫面中央用「高肉雕」,邊緣以「薄肉雕」處理,中央突出而厚實,視覺集中而又不覺缺框之憾。當一件件盤形塊狀浮雕在柔和的燈光輝映下,浮現在漢白玉的壁面,更能襯托浮雕的美感。浮雕構圖採用中國畫風格,地平線提高成為鳥瞰式,表現史蹟景物的深遠層次,在開會、戰鬥等大型場面中,人物造型不受地面空間的限制,如此構圖在西洋浮雕作品中罕見,而是中國畫的特殊空間運用,這是林木川以西洋技法融合民族風格的一大嘗試。

本件〈來臺策劃惠州起義〉,主題為國父1900年10月命鄭士良組革命軍,在惠州三洲田起義;國父先於同年9月由日來臺策劃,並商請日督兒玉源太郎支援人員與彈藥。後因日閣改組,政策改變,革命軍雖連戰皆捷,終因彈盡援絕而功敗垂成。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20。
校訂:林木川。

物件類別
視覺藝術
其他內容描述
類型: 
尺寸: 

288x515cm

作者
作者: 
識別碼
M_2_004_2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