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早期 雕紋玉方鐲

良渚文化早期 雕紋玉方鐲

典藏者
國立故宮博物院
良渚文化早期,華東地區主要流行「動物精靈崇拜」的信仰,而不是「天體崇拜」的信仰。巫師穿戴各式雕琢動物紋飾的玉器,期盼神靈動物的法力助人通神。玉鐲外圍浮雕四個或四組「面紋」,令圓鐲逐漸趨向方鐲。但此時還用以套戴於巫覡手腕上,尚不具有祭祀地祇的功能,所以不該稱之為「琮」。直到良渚晚期,或經由「上層交流網」從黃河上中游獲悉「天體崇拜」的信仰,良渚文化的方鐲才突然發展成高、方、重,孔小,無法套戴於臂腕的玉琮。_x000D_
院藏這件良渚玉方鐲已深沁為乳白色,曾作拉曼光譜測試,確知為閃玉。器形已發展成方柱體,但仍保留淺圓弧器壁。外壁分二節,各以轉角為中心,向左右鋪展小眼面紋與大眼面紋。相似面紋的玉方鐲見於瑤山、反山、高城墩。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良渚文化早期 雕紋玉方鐲
其他名稱
其他名稱: 

Jade square bracelet with carved pattern, early Liangzhu culture

典藏者
國立故宮博物院
內容描述

良渚文化早期,華東地區主要流行「動物精靈崇拜」的信仰,而不是「天體崇拜」的信仰。巫師穿戴各式雕琢動物紋飾的玉器,期盼神靈動物的法力助人通神。玉鐲外圍浮雕四個或四組「面紋」,令圓鐲逐漸趨向方鐲。但此時還用以套戴於巫覡手腕上,尚不具有祭祀地祇的功能,所以不該稱之為「琮」。直到良渚晚期,或經由「上層交流網」從黃河上中游獲悉「天體崇拜」的信仰,良渚文化的方鐲才突然發展成高、方、重,孔小,無法套戴於臂腕的玉琮。_x000D_
院藏這件良渚玉方鐲已深沁為乳白色,曾作拉曼光譜測試,確知為閃玉。器形已發展成方柱體,但仍保留淺圓弧器壁。外壁分二節,各以轉角為中心,向左右鋪展小眼面紋與大眼面紋。相似面紋的玉方鐲見於瑤山、反山、高城墩。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材質: 

玉石

主題: 
主題: 
類型: 
尺寸: 

高4.46公分、寬6.2-6.3公分、孔徑5.5公分、壁厚0.4-0.65公分

創建時間
創建時間: 
良渚文化早期
創建時間: 
約西元前3300-2600年
識別碼
購玉000386N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