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如生剪報影本-中國時報

蔡如生剪報影本-中國時報

典藏者
翠薰堂有限公司
本物件為中國時報於2007年(民國96年)10月18日刊登的新聞,在內文「布袋鎮最後一任公派鎮長蔡如生…」一段有劃記的痕跡,判斷為蔡家後人所蒐集的簡報影本。新聞內容描述布袋鎮曾經能夠供養「13家酒家、8家戲院」的繁華模樣,後來面臨鹽業利潤的崩盤,讓小鎮經濟受到挑戰,鎮民期待透過布袋港的轉型能夠讓小鎮經濟得以復甦,重回「小上海」的昔日風光,面對布袋港的產業凋零,中國時報特別引用嘉義詩人蔡如生,所寫的〈岱江感舊〉:「港口封鎖且蕭條,回首繁華舊夢消…」來呼應布袋鎮民感慨的心情。
蔡如生,為蘇鑾之丈夫,生於1901年(明治34年),卒於1956年(民國45年),號漁笙、如笙、夢花,為嘉義布袋鎮人,幼時接受私塾受教育,師從前清秀才蔡鴻書,先後加入羅山吟社、嘉社、岱江吟社、連玉詩鍾會,著有詩集《漁笙吟草》、《夢花吟草》,1946年(民國35年)當選布袋鎮長,任內向中央政府爭取開築布袋港,以利鄉親交通來往與促進當地發展。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蔡如生剪報影本-中國時報
典藏者
翠薰堂有限公司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翠薰堂有限公司
內容描述

本物件為中國時報於2007年(民國96年)10月18日刊登的新聞,在內文「布袋鎮最後一任公派鎮長蔡如生…」一段有劃記的痕跡,判斷為蔡家後人所蒐集的簡報影本。新聞內容描述布袋鎮曾經能夠供養「13家酒家、8家戲院」的繁華模樣,後來面臨鹽業利潤的崩盤,讓小鎮經濟受到挑戰,鎮民期待透過布袋港的轉型能夠讓小鎮經濟得以復甦,重回「小上海」的昔日風光,面對布袋港的產業凋零,中國時報特別引用嘉義詩人蔡如生,所寫的〈岱江感舊〉:「港口封鎖且蕭條,回首繁華舊夢消…」來呼應布袋鎮民感慨的心情。
蔡如生,為蘇鑾之丈夫,生於1901年(明治34年),卒於1956年(民國45年),號漁笙、如笙、夢花,為嘉義布袋鎮人,幼時接受私塾受教育,師從前清秀才蔡鴻書,先後加入羅山吟社、嘉社、岱江吟社、連玉詩鍾會,著有詩集《漁笙吟草》、《夢花吟草》,1946年(民國35年)當選布袋鎮長,任內向中央政府爭取開築布袋港,以利鄉親交通來往與促進當地發展。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尺寸: 

21 × 29.6 cm

貢獻者
前藏家: 
蘇鑾
資料調查: 
資料調查: 
資料調查: 
識別碼
2208030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