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全圖
「頤和園」的前身為「清漪園」;乾隆十五年(1750),為籌備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的60 大壽,藉治理京西水系為由,濬挖西湖,引西山、玉泉山、壽安山諸水,並在西湖西邊開挖高水湖和養水湖;三湖遂作為蓄水庫,確保宮廷園林用水並為周圍農田提供灌溉用水。西湖後來更名為昆明湖,挖湖的土方堆築於湖北的甕山,甕山也改名為萬壽山。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清漪園建成,耗銀四百四十萬二千八百五十一兩(參:王道成,〈頤和園修建經費初探〉,載於《清史研究》,1993 年01 期)。
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毀清漪園;光緒十四年(1888),重修園林,聘著名的工匠世家樣式雷第七代傳人雷廷昌主持修復;工竣,改名「頤和園」(參:《德宗實錄》卷二二五,光緒十四年二月)。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再次摧毀園內建築及文物。光緒二十九年(1903),慈禧太后重建頤和園,修復部分建築群。
本圖或為皇家園林的設計圖,從園內建築推測繪圖時間,圖中「佛香閣」是園內重要的地標建築也是最大的建築,咸豐十年(1860)被英法聯軍燒燬。光緒十七年(1891)原址依樣重建,二十年(1894)竣工。
判斷本圖系設計圖或為竣工後所繪,年代不早於1891 年前。本圖可與國立故博物院院藏軍機檔摺件,世續(1852–1921,字伯軒;總管內務府大臣兼工部侍郎)奏報「接收頤和園情形由」(軍機處檔143893)對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