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庁紅頭嶼イモウルウド社(Imaorod)シヤマン.サルマツピツ(Shaman Sarumatsupitsu)

台東庁紅頭嶼イモウルウド社(Imaorod)シヤマン.サルマツピツ(Shaman Sarumatsupitsu)

作者
千千岩助太郎,黃志弘
典藏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台東庁紅頭嶼イモウルウド社(Imaorod) 位於紅頭嶼南岸,於鄰近八代灣的兩條溪,ジマシック溪(jimashiku,漁人溪)與イモウルツル溪(imowurutsuru,紅頭溪)之間,因為土地為濕地所以耕地很少。八代灣沒有暗礁且水很深,有船固定停泊於此,且該部落有全台唯一的紅頭嶼警察官吏派出所,戶數38戶,人口174名。舊住址位於紅頭嶼的ジマシック(jimashiku)距現今地東南方約500公尺處的ジマシック(jimashiku)溪下流右岸,1620年代左右搬遷至現今地。當時戶數為30戶,人口150名。
屋主シヤマン.サルマツピツ(Shaman Sarumatsupitsu)擁有工作房、涼台及產房。家屋為豎穴式住宅,地基為平面矩形,地板為木地板且較地基高22公分。有四個入口,門為拉門,前室左側有箱型的棚架,右側有爐灶以及棚架,且閣樓連接著兩層式的棚架。後室地板較前室地板高50公分,也設有四處入口,其位置與形狀皆與前室相同,但沒有門。土間的左側有爐灶,右側有置物架,背面牆壁設有兩個後門,皆為拉門。工作房為平地室且有地下室,地基為平面矩形。地板為木地板,較地基高出30公分,天花板為折上式天花板,面海向的牆壁設有防風的茅草,入口設於兩側,正面沒有設置入口。牆壁為木板,木板周圍間隔50~90公分由茅草纏繞,形成雙重壁。地下室深1.4公尺用於放置雜物,周圍牆壁為石頭堆砌。
涼台為平面矩形,且為架高式建築,地板為木板,且設有圓柱製成的梯子。
產房為豎穴式下挖約80公分,地基為平面矩形,正面有一處入口,門為拉門,爐灶設於室內一處,外牆只有前壁為木板,其餘由石頭堆砌而成。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台東庁紅頭嶼イモウルウド社(Imaorod)シヤマン.サルマツピツ(Shaman Sarumatsupitsu)
典藏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著作財產權人: 
千千岩助太郎
內容描述

台東庁紅頭嶼イモウルウド社(Imaorod) 位於紅頭嶼南岸,於鄰近八代灣的兩條溪,ジマシック溪(jimashiku,漁人溪)與イモウルツル溪(imowurutsuru,紅頭溪)之間,因為土地為濕地所以耕地很少。八代灣沒有暗礁且水很深,有船固定停泊於此,且該部落有全台唯一的紅頭嶼警察官吏派出所,戶數38戶,人口174名。舊住址位於紅頭嶼的ジマシック(jimashiku)距現今地東南方約500公尺處的ジマシック(jimashiku)溪下流右岸,1620年代左右搬遷至現今地。當時戶數為30戶,人口150名。
屋主シヤマン.サルマツピツ(Shaman Sarumatsupitsu)擁有工作房、涼台及產房。家屋為豎穴式住宅,地基為平面矩形,地板為木地板且較地基高22公分。有四個入口,門為拉門,前室左側有箱型的棚架,右側有爐灶以及棚架,且閣樓連接著兩層式的棚架。後室地板較前室地板高50公分,也設有四處入口,其位置與形狀皆與前室相同,但沒有門。土間的左側有爐灶,右側有置物架,背面牆壁設有兩個後門,皆為拉門。工作房為平地室且有地下室,地基為平面矩形。地板為木地板,較地基高出30公分,天花板為折上式天花板,面海向的牆壁設有防風的茅草,入口設於兩側,正面沒有設置入口。牆壁為木板,木板周圍間隔50~90公分由茅草纏繞,形成雙重壁。地下室深1.4公尺用於放置雜物,周圍牆壁為石頭堆砌。
涼台為平面矩形,且為架高式建築,地板為木板,且設有圓柱製成的梯子。
產房為豎穴式下挖約80公分,地基為平面矩形,正面有一處入口,門為拉門,爐灶設於室內一處,外牆只有前壁為木板,其餘由石頭堆砌而成。

物件類別
建築
其他內容描述
參考文獻: 

《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千々岩助太郎著,《台湾高砂族の住家》

類型: 
語文: 

日文

作者
資料撰寫: 
黃志弘
創建時間
採集時間: 
1937.04.11~1937.04.18
創建地點
採集地點: 
台東庁紅頭嶼イモウルウド社
貢獻者
貢獻者: 
識別碼
NTUT-707-002-0000
出版者
出版者: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