傢俱陳設畫冊
中國外銷畫通常由中國畫師繪製而專供輸出國外市場,通常是銷往歐洲,後也及於美國;在繪製時不同程度地採用西洋繪畫的技法,包括透視法、色彩暈染、形式和材料。顯然,這種外銷畫既有別於傳統的中國畫,一般說來又不同於地道的西洋畫,儘管其中有些畫已經洋味十足。清乾隆二十一年(1757 年)開始,廣州成為中國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也是西方人進入中國的必經之路。每年都有大量西方商船停泊在廣州附近的黃浦港,廣州形成了以十三行商館為中心的西方人集中地和貿易區。在十三行地區出現了專門模仿西方繪畫技法、風格,繪製外銷畫的職業畫家。他們的創作涉及西方各種繪畫形式,如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玻璃畫等。由於他們的作品極富特色,受到了外國來華人士的歡迎。
封面題有:Fatqua, Painter in Oils and Water Colours, and on Glass, China Street, Canton
十九世紀是廣州外銷畫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傑出的中國早期外銷畫家。他們留下了一些有相當水準的畫作,而他們原本的真實姓名卻不為人知,我們所知道的只是他們在創作外銷畫時所使用的英文名字,如:新呱、林呱、庭呱、煜呱等。「呱」 是當時的外商,特別是十三行內的洋人稱呼中國外銷畫家的習慣,主要是為了方便他們的記憶及稱呼,而這個 「呱」,後來也逐步發展為畫店、作坊的名稱。由於外銷畫主要是應來華洋人的需要而繪製的藝術商品畫,其畫店、作坊都設置在離洋人近的地方。當時,清朝政府對在廣州口岸西方人的活動和居住都有相關的規定,其活動範圍也受到嚴格的限制,比如說在廣州貿易期間只能在廣州城外珠江沿岸的十三行活動,於是,為了迎合市場,外銷畫家們紛紛把自己的畫室、作坊開在十三行地區的商業街上。根據美國商人的記載,同呱(Tonqua)、小同呱(Tonqua Jr.)、富呱(Foiequa)的畫店開在十三行的舊中國街上,而發呱(Fatqua)和林呱(Lamqua)的作坊則位於新中國街。(介紹參考:鄭豔《清代廣州外銷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