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子
典藏者
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盤是扁淺而敞口的容器,商周時就開始流行,當時是一種盥洗用具,小盤可洗手洗臉、大盤可以沐浴。盤在早期以青銅器為多,南北朝後,出現陶瓷,器形較小,主要作餐具盛菜之用,或成茶具、酒具。
民間盛菜的淺盤子叫碟子,盤與碟的造形是一樣只是大小之分,大的叫盤,小的叫碟,盤用來裝乾菜,煎魚、煎蛋等等,碟用以裝小菜、辣椒、醬、醋、醬油等。
盤碟是民間一日三餐必備的食具,尤其是盛裝客家的醃漬物,以碟盤最適用。
本藏品有十個盤,屬於日據時期到光復初期燒成,白底,並以藍色彩料作畫以為裝飾。
民間盛菜的淺盤子叫碟子,盤與碟的造形是一樣只是大小之分,大的叫盤,小的叫碟,盤用來裝乾菜,煎魚、煎蛋等等,碟用以裝小菜、辣椒、醬、醋、醬油等。
盤碟是民間一日三餐必備的食具,尤其是盛裝客家的醃漬物,以碟盤最適用。
本藏品有十個盤,屬於日據時期到光復初期燒成,白底,並以藍色彩料作畫以為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