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 王摩詰詩
作者
釋如撿(拾得法師)
|
典藏者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釋如撿(1956-)本名朱琇嬰、號拾得,此件書寫王維〈過香積寺〉詩,作者先以篆書書寫,文字結體以小篆為主,參酌甲骨文、金文、古隸字形,採取有行無列的布局,呈現出輕鬆、樸拙之趣。題款又以行草書寫,行筆灑脫、結體多變。整體氣息舒朗,筆畫瘦勁,穿插漲墨,形成視覺的跳躍感,頗有禪機自在妙有之意。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釋如撿(1956-)本名朱琇嬰、號拾得,此件書寫王維〈過香積寺〉詩,作者先以篆書書寫,文字結體以小篆為主,參酌甲骨文、金文、古隸字形,採取有行無列的布局,呈現出輕鬆、樸拙之趣。題款又以行草書寫,行筆灑脫、結體多變。整體氣息舒朗,筆畫瘦勁,穿插漲墨,形成視覺的跳躍感,頗有禪機自在妙有之意。
136×70(畫心)
釋如撿(1956-)出生於新竹縣竹東鎮,本名朱琇嬰、號拾得,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現為臺灣藝術大學)畢業,師承王北岳、梁乃予、入迂上人等名家。書法、篆刻、繪畫兼擅,曾獲全省美展篆刻類第二名、書法類金爵獎肯定。曾受邀於台中市文化中心、新竹市美術館、臺華窯、紐約市政廳等地舉辦個展,多次參與國內外書畫印聯展。
此件作品以直行書寫唐代詩人王維〈過香積寺〉,詩云:「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峯。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此詩前六句皆為寫景,詩人從視覺為起點描述香積寺位處之幽遠,進而轉向聽覺摹寫鐘聲、泉聲,及至黃昏終於抵達香積寺。最後一句「安禪制毒龍」引用佛教典故,更意指詩人想要尋求幽靜、沖淡的心理。
拾得法師先以篆書書寫王維詩,佔據畫面約三分之二篇幅。文字結體以小篆為主,參酌甲骨文、金文結構,甚至是古隸字形,採取有行無列的布局,體勢則一改小篆的嚴整、端正之風,反而呈現出輕鬆、樸拙的造形趣味,獨具風貌。題款又以行草書寫一次詩文,行筆灑脫自在、結體詭奇多變。作品整體氣息力求舒朗、活潑,筆畫以瘦勁為主,偶爾穿插誇張的漲墨或粗重之筆,於視覺上自然帶給觀者意料之外的跳躍感,頗有禪機自在妙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