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孝德-錄蘇門孫先生言行

蘇孝德-錄蘇門孫先生言行

作者
蘇孝德
典藏者
翠薰堂有限公司
1. 書法釋文:蘇門孫徵君嘗題壁云:人生最繫戀者過去,最希望者○○,最悠忽者現在。此三語真世人藥石也。 丙子仲冬書於諸羅城外 櫻村朗晨
2. 此文中三句節錄自清代文人王士禛(1634-1711)清代筆記小說《池北偶談•談獻三•蘇門孫先生言行》中的「先生嘗題壁曰:人生最繫戀者過去,最冀望者未來,最悠忽者見在」。書法上的字句雖然與原文有出入,但是能夠從原文能夠推斷出確失的文字應該為「未來」。
3. 落款可見此幅中堂書寫於丙子年仲冬,即1936年冬季第二個月。「諸羅」為現今嘉義市清代之舊稱,自1906年梅山地震以後,日治時代嘉義廳實施「市區改正」計劃,將清代舊式城池及城垣拆除改建。從此推測,蘇孝德書寫中堂時「諸羅城」已不復存在,只是書者在創作沿用原初的名稱,表現一種嘉義故鄉的感情。
4. 蘇孝德(1878-1943),字朗晨,號櫻村,嘉義西堡美街 人。先世蘇半城於乾隆間自閩渡臺,墾荒興業。四傳而至孝德。日據後,畢業於國語傳習所。1904年補用為嘉義廳通譯,1907年任嘉義廳區長,兼攝山仔頂、臺鬥坑兩區長。1913年依願解職。孝德自少即受漢文教育,善行書,詩文燈謎俱工。嘗加入茗香吟社;1923年與賴雨若、林玉書等邀嘉義廳下羅山吟社、玉峰吟社、鷗社、菼社、鷇音吟社等十詩社,合為「嘉社」 。翌年四月主持五州詩人聯吟大會於嘉義市公會堂,集全臺六十七社詩人231人於一堂,並遊覽阿里山,分韻賦詩,極一時之盛。其詩多詠物及懷古寫景之作,惜未曾結集流傳。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蘇孝德-錄蘇門孫先生言行
典藏者
翠薰堂有限公司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翠薰堂有限公司
內容描述

1. 書法釋文:蘇門孫徵君嘗題壁云:人生最繫戀者過去,最希望者○○,最悠忽者現在。此三語真世人藥石也。 丙子仲冬書於諸羅城外 櫻村朗晨
2. 此文中三句節錄自清代文人王士禛(1634-1711)清代筆記小說《池北偶談•談獻三•蘇門孫先生言行》中的「先生嘗題壁曰:人生最繫戀者過去,最冀望者未來,最悠忽者見在」。書法上的字句雖然與原文有出入,但是能夠從原文能夠推斷出確失的文字應該為「未來」。
3. 落款可見此幅中堂書寫於丙子年仲冬,即1936年冬季第二個月。「諸羅」為現今嘉義市清代之舊稱,自1906年梅山地震以後,日治時代嘉義廳實施「市區改正」計劃,將清代舊式城池及城垣拆除改建。從此推測,蘇孝德書寫中堂時「諸羅城」已不復存在,只是書者在創作沿用原初的名稱,表現一種嘉義故鄉的感情。
4. 蘇孝德(1878-1943),字朗晨,號櫻村,嘉義西堡美街 人。先世蘇半城於乾隆間自閩渡臺,墾荒興業。四傳而至孝德。日據後,畢業於國語傳習所。1904年補用為嘉義廳通譯,1907年任嘉義廳區長,兼攝山仔頂、臺鬥坑兩區長。1913年依願解職。孝德自少即受漢文教育,善行書,詩文燈謎俱工。嘗加入茗香吟社;1923年與賴雨若、林玉書等邀嘉義廳下羅山吟社、玉峰吟社、鷗社、菼社、鷇音吟社等十詩社,合為「嘉社」 。翌年四月主持五州詩人聯吟大會於嘉義市公會堂,集全臺六十七社詩人231人於一堂,並遊覽阿里山,分韻賦詩,極一時之盛。其詩多詠物及懷古寫景之作,惜未曾結集流傳。

物件類別
視覺藝術
其他內容描述
鈐印: 

一片冰心[朱文]、櫻村朗晨 [白文]、孝德長壽 [朱文] 

註記: 

釋文:蘇門孫徴君嘗題壁云:人生最繫戀者過去,最希望者◯來,最悠忽者現在。此三語真世人藥石也。
款識:丙子仲冬書於諸羅城外 櫻村朗晨

尺寸: 

143.1 × 74 cm

作者
作者: 
貢獻者
前藏家: 
蘇鑾
資料調查: 
資料調查: 
資料調查: 
識別碼
2203001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