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之友

詩文之友

典藏者
翠薰堂有限公司
本物件為詩文之友詩社發行《詩文之友》,此批物件共有39本,詩文之友社於1953年(民國42年)11月在彰化成立,由洪寶昆、王友芬、林荊南等發起,以「整理文化遺產、發揚民族精神」為創設宗旨,主要內容分為「遺作選輯」、「今人佳作」、「擊缽吟選輯」、「擊缽擷粹」4個單元,並且收錄許多1953至1993年(民國41至82年)詩社作品,同時進行全臺徵詩及徵文,提供文人詩學討論的空間。
詩刊發展跟隨臺灣歷史狀況而有所改變,曾推行反共文學、提出改革台灣古典詩學,並於1974年(民國63年)起改名《中國詩文之友》發行至464期,此刊物發表持續將近41年,直到負責人王友芬臥病為止,是臺灣戰後(1945年)發行刊數最長及最多的詩文刊物。
此批物件收錄蘇鑾撰寫的詩文共計9首,題材多元且成績斐然,當有祝賀意涵的〈喜壽〉、〈畫眉筆〉,以及借景寄情的〈八掌溪觀釣〉等豐富題材,甚至被詩社選為左右詞宗負責評等,可見其詩賦能力受到肯定。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詩文之友
典藏者
翠薰堂有限公司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翠薰堂有限公司
內容描述

本物件為詩文之友詩社發行《詩文之友》,此批物件共有39本,詩文之友社於1953年(民國42年)11月在彰化成立,由洪寶昆、王友芬、林荊南等發起,以「整理文化遺產、發揚民族精神」為創設宗旨,主要內容分為「遺作選輯」、「今人佳作」、「擊缽吟選輯」、「擊缽擷粹」4個單元,並且收錄許多1953至1993年(民國41至82年)詩社作品,同時進行全臺徵詩及徵文,提供文人詩學討論的空間。
詩刊發展跟隨臺灣歷史狀況而有所改變,曾推行反共文學、提出改革台灣古典詩學,並於1974年(民國63年)起改名《中國詩文之友》發行至464期,此刊物發表持續將近41年,直到負責人王友芬臥病為止,是臺灣戰後(1945年)發行刊數最長及最多的詩文刊物。
此批物件收錄蘇鑾撰寫的詩文共計9首,題材多元且成績斐然,當有祝賀意涵的〈喜壽〉、〈畫眉筆〉,以及借景寄情的〈八掌溪觀釣〉等豐富題材,甚至被詩社選為左右詞宗負責評等,可見其詩賦能力受到肯定。

物件類別
文物
其他內容描述
尺寸: 

15.5 × 21 cm

貢獻者
前藏家: 
蘇鑾
資料調查: 
資料調查: 
資料調查: 
識別碼
2208028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