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森寶

陸森寶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原住民音樂家|
陸森寶 (Baliwakes),原住民音樂家;1910 年 11 月 2 日出生於臺東,1988 年 3 月 26 日逝世於臺東。曾就讀臺南師範學校,念書之餘苦練鋼琴,畢業之後任教於新港、臺東,教職退休後,即致力於母文化的傳揚與延續,有「卑南族音樂靈魂」之稱,他的作品《讚揚儲蓄互助社》、《達到六千萬》等的歌曲不但流傳於卑南族各部落之間,《美麗的稻穗》更在卑南族名歌手胡德夫的傳唱之下聞名全國,《頌祭祖先》、《卑南山》也被雲門舞集納為舞蹈配樂。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陸森寶
其他名稱
英文名: 

Lu Sen-Bao

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典藏與管理
數位物件典藏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內容描述

|原住民音樂家|
陸森寶 (Baliwakes),原住民音樂家;1910 年 11 月 2 日出生於臺東,1988 年 3 月 26 日逝世於臺東。曾就讀臺南師範學校,念書之餘苦練鋼琴,畢業之後任教於新港、臺東,教職退休後,即致力於母文化的傳揚與延續,有「卑南族音樂靈魂」之稱,他的作品《讚揚儲蓄互助社》、《達到六千萬》等的歌曲不但流傳於卑南族各部落之間,《美麗的稻穗》更在卑南族名歌手胡德夫的傳唱之下聞名全國,《頌祭祖先》、《卑南山》也被雲門舞集納為舞蹈配樂。

LU Sen-Bao (Baliwakes) was born in Taitung in 1910. He attended Tainan Teachers College, practicing piano in his spare time. After graduating, he taught in Hsinkang and Taitung County. After retiring, he devoted his life to passing on the traditions of his culture. He has been given the epithet, “the Puyuma tribe’s musical soul.” His major compositions include “Praise for the Credit Union” and “Up to 60 Million Dollars” which were very popular among the Puyuma. His song “Beautiful Rice Ear” became a national hit by Puyuma folk singer Kimbo (Hu Defu). Cloud Gate Dance Theatre of Taiwan choreographed dances to his “Exalt and Make Offerings to the Ancestors” and “Mount Puyuma.” He died in Taitung in 1988.

物件類別
人物
其他內容描述
參考書目: 

孫大川。《BaLiwakes:跨時代傳唱的部落音符──卑南族音樂靈魂陸森寶》。宜蘭:傳藝中心,2007。|ISBN 978-986-01-1407-2

生平: 

部落教養
1910年11月2日出生於臺東卑南社的陸森寶,原名 Baliwakes,由於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全面改為日本姓名,他因此名為「森寶一郎」,後再改漢名成為陸森寶。他的父母親是世居的卑南族人,由於父親早逝,年少生活多仰賴親人的資助及族人的支持。這些生活的經驗對陸森寶人格的形塑不無影響,他總是抱持知恩、感恩的情懷,惕勵自己努力學習,回饋大家對他的愛護與期望。

音樂體育皆強項
1927年,陸森寶以優異成績及全校唯一原住民身分,考上臺南師範學校,念書之餘苦練鋼琴,曾獲全省鋼琴師範比賽冠軍。日本天皇胞弟秩父宮至臺南訪問時,陸森寶代表所有中等學校,以鋼琴演奏迎賓。求學期間不只功課和音樂成績好,運動方面也有傑出的表現,連續打破臺灣中等學校競跑大會紀錄,亦曾獲得鐵餅、標槍等五項首獎。此外,他也利用假期參與文化記錄及探查的工作,臺北帝大言語學研究室在卑南社的傳統神話調查工作即由他協助翻譯與記錄。1933年畢業之後,陸森寶先後任教於新港、寧埔等公學校,並指導新港青年學校的學生學習棒球、相撲、體操、音樂和文藝等課程。1946年,受邀擔任臺東農校體育和音樂老師,至1961年左右退休。

善用天分振族魂
教職退休後,陸森寶致力於母文化的傳揚與延續。他一生中創作歌曲無數,歌曲必以謹慎的態度考究歌詞意涵;不厭其煩地請教部落耆老及擅長傳統歌謠的胞姐,只為了要將傳統文化的精髓留給後輩子孫們。他的創作記述著對於祖先土地的孺慕與敬仰,希望藉由歌曲的傳唱,族人可以永遠記得祖先的事蹟與恩澤。1950年代末期,透過音樂創作,陸森寶帶動了卑南族第一波的文化復振運動。1960年代,為鼓勵族人加入「儲蓄互助社」,培養儲蓄習慣,他寫了《讚揚儲蓄互助社》、《達到六千萬》等活潑有力的歌曲。這些歌曲不但流傳於卑南族各部落之間,《美麗的稻穗》更在卑南族名歌手胡德夫的傳唱之下聞名全國,團結了原住民的知識青年,並且在民歌運動的推波助瀾下,成為追溯新民謠崛起的濫殤。《頌祭祖先》、《卑南山》等較為人熟悉的作品,也被雲門舞集與原舞者等藝文團體納為舞蹈配樂。

用歌寫歷史
1960年代,羅馬教宗宣佈全球各地教會應本土化,可以用自己的語言祈禱、唱歌,不用執意唸唱拉丁經文,陸森寶自此開始致力於教會聖歌的創作。他以族語創作許多風格獨特的天主教聖歌,促成日後卑南族天主教友不分部落都會吟唱他所創作的聖歌。他同時也關心發生在這個族群裡的每一件事情,對於部落族人而言,他的創作是親情與關懷的流露,也是族人生活的寫照。

沉醉於音符的人
在傳世的四、五十首歌謠作品當中,詞意的內容強烈表達他對土地、親族的真摯情感;有部落生活的描述、對於前線作戰的族內青年的祝福、虔誠的宗教禮讚以及歌頌族人賴以生存的土地山林等。陸森寶的歌曲,不僅是部落族人重要的共同記憶,也流傳到卑南族各個部落,成為卑南族人共同的歌曲。近年來隨著「原舞者」在部落的文化採集,以及金曲歌手陳建年、紀曉君演唱他的作品,陸森寶的歌曲更是膾炙人口、備受肯定。

領域: 

原住民音樂

性別: 

創建時間
出生時間: 
1910.11.02
逝世時間: 
1988.03.25
創建地點
出生地點: 
臺東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逝世地點: 
臺東
地圖上標記點經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校正
識別碼
M037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