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中的醬油

遺址中的醬油

典藏者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龜甲萬」:水藍色,側身有「龜甲萬」商標。1917年「野田醬油株式会社(NODASHOYU)」、「万上味醂株式会社」設立,1925年野田醤油醸造株式会社、万上味醂株式会社、日本醤油株式会社合併,1927年商標「キッコーマン」統一(東京市場),1957年美國舊金山成立KOKKOMAN International公司(KII),1964年更名為KIKKOMAN醬油株式會社,1980年社名改為「KIKKOMAN株式會社」。
「ヤマサ」:綠色半透明,瓶身有YAMASASHOYU CO. LTD. 亦有登錄商標。
「鮮大王」:窄口短頸削肩瓶,體部側視為錐形,變形橫斷面,栓蓋形式為填塞。器身為透明填塞,於底部見橢圓形紋,內包「鮮大王」字樣。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遺址中的醬油
典藏者
考古資料數位典藏創新計畫
典藏與管理
授權聯絡: 
鄭玠甫博士
授權聯絡: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內容描述

「龜甲萬」:水藍色,側身有「龜甲萬」商標。1917年「野田醬油株式会社(NODASHOYU)」、「万上味醂株式会社」設立,1925年野田醤油醸造株式会社、万上味醂株式会社、日本醤油株式会社合併,1927年商標「キッコーマン」統一(東京市場),1957年美國舊金山成立KOKKOMAN International公司(KII),1964年更名為KIKKOMAN醬油株式會社,1980年社名改為「KIKKOMAN株式會社」。
「ヤマサ」:綠色半透明,瓶身有YAMASASHOYU CO. LTD. 亦有登錄商標。
「鮮大王」:窄口短頸削肩瓶,體部側視為錐形,變形橫斷面,栓蓋形式為填塞。器身為透明填塞,於底部見橢圓形紋,內包「鮮大王」字樣。

物件類別
圖表
其他內容描述
類型: 
材質: 

玻璃

出處: 

劉益昌、趙金勇,《花岡國中校舍新建工程遺址搶救發掘計畫花岡山遺址搶救發掘報告第二冊(近現代考古)》,花蓮縣文化局委託,中研院史語所執行,2010年,頁98(F15f-344)。

出處: 

朱正宜,《大龍峒遺址搶救發掘及施工監看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財團法人庶古文化基金會執行,2012年,頁417(GV339),附圖版1742。

出處: 

1925/12/18《臺灣日日新報》N01版 〈ヤマサ醬油廣告〉

出處: 

1922/05/18《臺灣日日新報》N01版 〈キッコーマン醬油廣告〉

創建地點
採集地點: 
台灣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村,秀姑巒駐在所
採集地點: 
台灣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托馬斯駐在所
發掘地點: 
台灣台北市大同區保安里,大龍峒遺址
檔案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