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2紅梅

0002紅梅

作者
関口幸子
典藏者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日本籍藝術家関口幸子的人造盆栽創作。古代中國出土的文物中,造即有模仿植物型態所製作出具吉祥意味的大型擺設,這類大型擺設,主要是在東漢時期的四川一帶,常是樹木形制,以青銅製成。以一根主幹為核心,一層層作出許多分枝,分枝上有著祥雲、神仙人物、金錢等具有吉祥意涵的圖像,尺寸與常人差不多大。今日研究者多半稱此為「搖錢樹」,因其上金錢圖像相當普遍。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供花的儀式也隨之傳入。然而切花並不持久,時常更換靡費人力,因此後來便出現模仿供花的形式,用較為耐久的材料製作複製品。目前可見的早期例子,是在新疆一帶出土了木製花瓶與絲綢、紙張所製作的複製花,根據一起出土的墓葬品可知大約在11到13世紀之間。在佛殿等放置供品之處,也可以見到以青銅製作的蓮花瓶花等。 戰後因塑膠材料普及,複製花多半以塑膠製作。但亦有以手工藝方式從事製作,如用美術紙、紙黏土或其他工藝材料製作複製花,作為單純的裝飾之用。本作品模擬梅花盆景,在白瓷花盆上塑做梅樹,並做出垂枝樣貌,展現紅梅開時,隨風飄逸的美感。樹幹與樹枝的部分多半以紙黏土、模型素材等製作,展現梅樹枝幹龜裂有青苔的古樸模樣。梅花則應為塑膠製作,花瓣前端染紅,花蕊為黃色,展現出嬌嫩的姿態。

詳細資料

主要名稱
0002紅梅
典藏者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內容描述

日本籍藝術家関口幸子的人造盆栽創作。古代中國出土的文物中,造即有模仿植物型態所製作出具吉祥意味的大型擺設,這類大型擺設,主要是在東漢時期的四川一帶,常是樹木形制,以青銅製成。以一根主幹為核心,一層層作出許多分枝,分枝上有著祥雲、神仙人物、金錢等具有吉祥意涵的圖像,尺寸與常人差不多大。今日研究者多半稱此為「搖錢樹」,因其上金錢圖像相當普遍。 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供花的儀式也隨之傳入。然而切花並不持久,時常更換靡費人力,因此後來便出現模仿供花的形式,用較為耐久的材料製作複製品。目前可見的早期例子,是在新疆一帶出土了木製花瓶與絲綢、紙張所製作的複製花,根據一起出土的墓葬品可知大約在11到13世紀之間。在佛殿等放置供品之處,也可以見到以青銅製作的蓮花瓶花等。 戰後因塑膠材料普及,複製花多半以塑膠製作。但亦有以手工藝方式從事製作,如用美術紙、紙黏土或其他工藝材料製作複製花,作為單純的裝飾之用。本作品模擬梅花盆景,在白瓷花盆上塑做梅樹,並做出垂枝樣貌,展現紅梅開時,隨風飄逸的美感。樹幹與樹枝的部分多半以紙黏土、模型素材等製作,展現梅樹枝幹龜裂有青苔的古樸模樣。梅花則應為塑膠製作,花瓣前端染紅,花蕊為黃色,展現出嬌嫩的姿態。

物件類別
視覺藝術
作者
作者: 
創建時間
入藏時間: 
2006
創建地點
典藏地點: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識別碼
CR09506700
檔案列表